部落格只拿來分享心事已經太遜了!無名小站今年推出「人際生活圈」概念,可透過部落格交朋友,可以透過匯入自己的通訊錄找到朋友的無名、或串連好友之間的關係,或透過設定學校、星座或地區等機制,拓展虛擬人脈。

無名小站要讓網友自創內容,再加上人際互動功能,讓網路人際圈和生活圈緊密結合。(Yahoo!奇摩提供)
Brain.com 台北 2008-05-14)「你有沒有無名?」幾乎成為年輕人社交的口頭禪,根據統計,有九成的網友每星期至少上一次社群網站,其中有超過七成的網路使用者,使用或瀏覽過無名小站。無名小站併入Yahoo!奇摩剛滿一年,從一個切入網路社群市場的校園網站,歷經併購、網友抗爭,發展至今,無論在知名度和使用率上,都已取代Yahoo!奇摩部落格及社群,成為Yahoo!奇摩最重要的社群事業體。
 
  無名小站產品經理暨發言人林弘全表示,過去網友使用無名小站之類的部落格網站,多半當作自己的媒體,抒發心情和發表文章,但是最近的調查發現,因為越來越多人擁有部落格,部落格也轉變成社交連繫的工具,無名小站面對網友需求的轉變,今年度目標也是要建立無名的人際生活圈,活絡部落客之間的關係。
 
  根據Yahoo!奇摩調查,網路使用者平常連繫朋友的方式中,第一名仍是用手機或市話(73.1%),第二名是用MSN等即時通訊軟體(67.5%),而透過部落格及網路相簿來了解朋友的生活,已經排上第三名(44%),因為更方便、更深入,也更具公告性質的傳播功能,已經取代透過電子郵件成為維繫關係的新工具。而林弘全表示,除了分享和維繫關係,更多網友希望部落格也可以有主動交朋友的功能。根據調查,對女性網友來說,多利用部落格來分享心得、資訊和經驗,抒發自己的心情,或打發時間;但對男性網友來說,建立部落格的主要目的是交友和發展新戀情,其次才是分享心得經驗,以及打發時間。
 
  為了要滿足網友想要交朋友的新需求,無名去年開始就以強化社交功能為主軸,規劃平台新功能,除了加入好友,也可以查詢誰加了自己當好友;另外,今年一月發表了「誰來我家」我家功能,可以看到哪些人來自己的部落格參觀,三月又發表了「好友連連看」,讓透過關係互相串連的過程,知道自己可以透過哪些朋友,認識想認識的對象,讓部落格變成社群網絡,主動拓展人際關係。除此之外,無名小站的首頁,過去多只有讓網友登入,或看一些部落格排行榜及新鮮消息的功能,五月份開始,也增加了更多「人」的要素,例如,有網友對網友喊話的留聲機功能,也增加即時新聞快報,讓虛擬社群模擬現實環境,有更多活動在平台上互動。
 
  所謂的「人際生活圈」,是奠基在過去無名建立的人際互動網絡(Socail Network)上,讓人與人之間那些隱而不顯的關係一一浮現,發現沒有被發現的關連。無名小站社群經理李全興進一步表示,人際生活圈,就是以無名小站網友自創內容,和目前已具規模的社群服務為基礎,加上人際互動功能,讓網路人際圈和生活圈更緊密結合,更貼近真實。
 
  而2008年更積極的社群功能是「找朋友」,結合了過去Yahoo!奇摩交友的機制,可以透過通訊錄、關係或條件來找朋友。讓網友可以匯入通訊錄,查詢聯絡人的無名帳號;也可以透過設定學校、星座或地區等條件,來找到相近的對象,進一步交朋友,類似像國外Facebook,或地圖日記那樣的機制,讓網友在茫茫網海中,也可以找到自己的舊識或新歡。當然,不願被找到的網友,還是可以選擇關掉找朋友機制,繼續宅起來。
 
  林弘全表示,無名小站幫網友拓展虛擬人脈,多了社群交友等有趣功能,也讓網友平均花在無名小站上的時間變長了,根據ARO的調查,從2007年四月平均80分鐘,增加到2008年三月的166.6分鐘。網友的黏度增強,也為既有的首頁變色龍、無名相簿橫幅廣告等廣告營收模式,帶來間接的正向效果。另外,今年年底之前,無名小站也將把平台上企業自營的部落格集結起來,成為一個專區,讓更多品牌或企業,可以互相觀摩企業使用網路平台的效果,和消費者產生更親近的互動。然而,到目前為止,當社群網站都不斷強化功能、訴求強化網友黏性,以及創造社群網絡的同時,最現實、也最常被逃避談論的問題,也是如何將網友時間的投入,可以真正轉換成營收,才是讓平台能夠永續經營的根本。

註:更多相關新聞,請參考動腦智庫
無名小站未來發展重心 串連部落格之間的社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