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系列報導24—金車行銷篇】伯朗咖啡為順應消費者需求,1998年開設伯朗咖啡館,去年更切入超商現煮咖啡市場,讓旗下產品包括低價罐裝、中價超商現煮咖啡和高價專業咖啡店,針對未來消費趨勢做好準備。
(Brain.com 台北 2008-04-17)近幾年,台灣咖啡市場逐漸蓬勃,無論罐裝即飲咖啡、連鎖咖啡專賣店,或是個性咖啡小舖,都如雨後春筍般加入市場競爭。而面臨競爭,加上消費M型化的趨勢,台灣即飲咖啡界的龍頭伯朗咖啡,也積極加入不同市場的競爭,拓展產品線,無論未來市場怎麼發展,都能幫助集團營運。
金車企劃部副主任馬明皓表示,目前伯朗旗下的產品系列相當完整,從核心產品即飲罐裝咖啡,主打便利和低價的消費市場。看好便利商店通路的競爭力,伯朗從去年初開始,也和全家等便利商店合作,出租咖啡機,以便利商店的店中店概念,提供消費者現煮研磨咖啡,光是去年一年已經在五百多家便利超商裝設咖啡機,今年預計會再增加三百個通路,以飄著香味的熱咖啡,來滿足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者。
此外,身為台灣最大咖啡豆進口商,並擁有二十年的咖啡製作經驗,1998年開始,伯朗咖啡從罐裝咖啡,跨足到經營咖啡專賣通路,成立「伯朗咖啡館」,提供給消費者更專業的現煮咖啡,和飲用咖啡的舒適環境。目前已經開設了30家通路,主要集中在大台北地區,馬明皓表示,設立專賣店的動機,以一個瞭解台灣咖啡市場的品牌出發,提供通路週遭的住家和消費者一個聯誼的場合,訴求「Lounge Cafe」,比一般連鎖咖啡館多了些慵懶舒服的步調。
與Starbucks不同,馬明皓觀察到,台灣人喜歡去的地方,一定要有吃的,例如,很多風景區,只要有名產、小吃和紀念品,才讓台灣人有到此一遊的感覺。所以,「伯朗咖啡館」不只提供咖啡飲料,也提供簡餐和蛋糕,讓消費者可以從早到晚都待在咖啡館,也能增加消費者到「伯朗咖啡館」消費的動機。
核心產品「咖啡」要如何和Starbucks等國際連鎖咖啡店競爭?馬明浩認為,咖啡豆的新鮮度,是「伯朗咖啡館」最引以為傲的優勢。相對於連鎖咖啡館多進口烘培好的咖啡豆,馬明皓表示,咖啡豆烘培之後的一週內,香味最濃烈,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雖然咖啡還在保鮮期,煮出來的口感或許不會差太多,但香氣已經不如剛烘培那麼好。「伯朗咖啡館」則是使用自己工廠新鮮烘培的咖啡豆,送至通路之後才研磨來調理咖啡,也提高了較新鮮的咖啡口感。
馬明皓表示,金車董事長李添財經營咖啡專賣店的想法,是以法國左岸的百年咖啡館為目標。而要經營百年,通路應該都是自有店面,不能用租的,才有辦法長久經營。因為咖啡是有深度的文化產品,咖啡店擁有了自己的店面,可以慢慢培養自己的風格和氛圍,累積自己的故事。
過去伯朗咖啡以加了許多牛奶、不傷胃但提神為訴求,培養了不同階層的忠誠消費者,成功打入各族群,甚至創造了許多特殊的飲用文化,例如,營造工人會喝保力達B配咖啡,幫助提神等,許多伯朗咖啡的愛好者,把伯朗當成日常生活必需品,整箱整箱搬回家當飲料。馬明皓認為,和其他品牌的罐裝咖啡不同的是,非連鎖通路,如傳統超市、雜貨店及檳榔攤等,佔了伯朗咖啡銷售額的一半。對伯朗咖啡而言,產品在連鎖通路是維持品牌聲量和形象,其他非連鎖通路,則是銷售產品的幫手,尤其針對中南部市場。馬明皓認為,台灣即飲咖啡市場粗估約有70-80億新台幣,如果從咖啡豆的進口回推的話,更可能超過135億以上的市場量,預計今年還會有15%以上的成長,而無論未來市場是朝向M型化的哪一端,伯朗都已經做好卡位的準備。
註:更多相關新聞,請參考動腦智庫
伯朗咖啡屹立不搖的行銷秘密
註:更多相關新聞,請參考動腦智庫
伯朗咖啡屹立不搖的行銷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