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5)電池種類繁多,大小不一用在不同地方,水泥電池也許沒有AA那麼小,卻可以做的很大,大到像一棟大樓...

這一塊塊的水泥,有一天就會是儲存能源的電池!(圖片來源:Adrien Olichon)

(2021-05-25)電池種類繁多,大小不一用在不同地方,在生活上接觸最多的有小型電器、遙控器、手錶用的電池,因為經常要更換,當然還有汽車電池。

從技術上分,有鋰電池、鋰離子電池、鉛蓄電池、鎳氫電池,各有特性與功用,但看起來都跟金屬有關係。至於水泥,乾了以後不導電,用作電池像有一段距離,但有人確實研發出水泥電池,也許沒有AA那麼小,卻可以做的很大、很大,大到像一棟大樓。

 

水泥電池是由兩位學者研發的,瑞典查爾姆斯(Chalmers)理工大學教授唐路平(Luping Tang)與Delta材料研究公司高級研究員Emma張博士。張博士以前與唐教授同事。

唐教授專注未來建築材料的研究,而先進的智慧型材料,一般都認為應自備能源,有自行檢測功能,並且能採集再生能源有效儲存。在這一趨動之下,唐教授與張博士研發了水泥電池,成功設計出概念雛形。

大家都知道電池的簡單構造,陽極、陰極、電解質。水泥電池的製作原理相同,為了增加導電與韌性,在水泥中加入不同份量的短碳纖維、甲基纖維素、去離子水等原料,攪拌成沙漿後,分上下兩層各插入金屬塗抹的碳纖維網,用鐵粉塗抹的碳網是為陽極,用鎳粉塗抹的碳網是為陰極,以水泥、細沙、鹼性溶液、樹脂等製成的夾層,作為兩極層中間的電解質隔離器。這樣一個可充電的水泥電池,基本完成。

新電池的能量密度初估為7 Wh/m2(0.8 Wh/liter),雖然不能與目前商用電池相比,卻比以前純混凝土電池的嘗試多了十倍,且有與混凝土建築結合的優勢。

混凝土的建築物體積都很大,結合的電池體積也隨著增大,以量來彌補儲電量的不足。研究人員說這一技術可以先用在偏遠地區的照明與通訊,以及用作混凝土建築的陰極防鏽,如果與再生能源結合,儲存能源,更可用作偵測道路與橋樑的裂痕。

這些僅是初步應用,研究人員有更遠大的目標,就是研發智慧功能的建築材料,以最普遍的混凝土型態,用來建築高樓,而每一樓層都可以嵌入電極,連接混凝土的智慧功能,整棟大樓就成為一個大電池,一個社區多幾棟電池大樓,就能連接成一個電網,相互支援。這或許是如唐教授對未來的期盼,希望建築材料可以成為另一種再生能源。

技術日新月異,兩個月前介紹了3D印刷蓋房子,一棟位於紐約長島三房二衛浴、1,400平方呎(130平方米)的平房,僅用了三名工人兩天時間蓋完,售價30萬美元,為全美第一棟出售的3D印刷住宅。

蓋得這麼快,是因為所有的牆是用調配成水泥狀的材料,由3D印刷機械依照牆的設計層層噴灑,快乾以後完成,省下來的人工與時間讓價格下降。如果智慧型的混凝土可以用到3D印刷建築,一棟住宅蓋好就來電了。

人類從鄉間漸漸遷居城市,預估2050年全球會有68%的人口聚集在城區,教育、健康、高薪、娛樂、生活品質,都是促使走向城市的動機。

人口密集了,迫於活動面積縮小,而向高空發展,以致高樓林立,但有人想改變這樣的型態,他就是沙烏地阿拉伯儲君Mohammed bin Salman。他提出了一線城(The Line)計畫。凡城市莫不由繁華中心向周遭擴散,在概念上為圓形,但誰說城市一定是圓的,不能是長的,長成一條線?

一線城長100哩(170公里),寬約一個小社區,從紅海岸直到東北的山區,可以讓100萬人享受寬敞舒適的生活空間,完全使用再生能源。

那從城頭到城尾要花多少時間?快捷運輸只要20分鐘,但這個城不用這個概念,因為任何生活需要,都在步行5分鐘之內的獨立生活社區,這個社區稱為模組(Module),許多模組散佈在100哩線上,模組之間沒有道路,沒有汽車,只有花草樹木。

一線城的設計共分三層,地面一層、地下兩層,地面上僅有分散的社區模組,是生活區,每一社區類似,除了探親訪友沒有必要到別的社區,如果要去,就下二層樓,這是一個快速的捷運系統。

樓下一層,就是一般城市表面看不見的水、電、通訊、衛生等基礎建設。依照計畫,除了完全使用再生能源之外,也完全運用AI技術掌控運作。一線城也是NEOM前瞻計畫(包括埃及與約旦)的一部份。

電池、水泥、房子、城市,也許關連沒有那麼緊密,卻從中看到許多人盡心盡力為人類的未來埋頭創新,不免教人讚佩!


本文取材自2021年5月23日「那福忠西海岸數位隨筆(205)」:電池、水泥、房子、城市
對本文有任何看法,歡迎 E-Mail:frank.na@gmail.com 給作者,分享您對本文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