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7)電動車產業中的每個角色,都是為了電動車使用者而生,若沒有以電動車車主的角度來行銷品牌、開發商品、研發技術,都會變成單向的投入,而沒有跟到市場的脈動...

(圖片來源:鴻海)

(2021-03-17)特斯拉(Tesla)於2009年推出電動車Model S,開啟了全球電動自駕車的先驅,去(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特斯拉的股價卻暴張十倍以上,而全球汽車的最大消費市場中國(第一)和日本(第三)都已宣佈要停止燃油汽車的時間表(分別落在2030年到2035年間),全球各大車廠也紛紛喊出生產全電動車的時間點,電動車已進入一個「必然」的市場趨勢。

近一年來常看到「電動車」相關產業的訊息,台灣的汽車自製率極高,但只有汽車製造最關鍵的底盤和引擎無法自己生產,或是品質無法與全球車廠相比,但在電動車時代,引擎被電池取代,以台灣的技術實力,很有機會參與全球的電動車行列並佔有關鍵位置。

 

像台達電的充電器和充電椿相關設備和技術,就早已跨入電動車的產業鏈,而鴻海和裕隆大集團籌組的MIH電動車開放平台,公開募集合作夥伴,已集結台灣超過500家廠商,並將於三月召開合作夥伴會議,正式展開運作。但在電動車已成全球車廠必然進入的時期,MIH的客源會在哪裡?

還記得前年特斯拉大降價的動作嗎?當時引起許多已購車主的不滿,特斯拉官方的說法是因為成本降低,所以不惜得罪已購車主也要降價搶市,但筆者認為,特斯拉已經看到全球車廠將轉向生產電動車,原有的獨佔市場即將面臨重大挑戰。

目前特斯拉在電動車擁有「技術領導者」和「品牌形象」兩大優勢,一旦全球車廠轉入電動車行列,以各大車廠的製車經驗,技術和品牌將不再是特斯拉的優勢,加上各大車廠綿密的經銷網路,對特斯拉來說將造成極大的威脅。

一旦傳統車廠進入電動車市場,還來不及獲利的特斯拉可能會喪失投資人的信心,造成公司的營運危機,因此,早在2019年,特斯拉不斷開發較平價的車款,同時調降現有車款的價格,就是希望能提前搶佔市佔率,以因應未來即將到來的市場競爭。

​台灣的電子技術舉世皆知,有很好的機會切入電動車市場,但一直困擾台灣廠商的,也是徒有技術而沒有話語權,因此,選擇權一直在買方,目前也只有台積電等晶片廠可以成為賣方市場,其他的供應商則要看市場的臉色來配合市場需求。

MIH是一個平台的概念,希望以模組化、彈性化和客製化的方式運營,但顯然仍是以「代工」的角度出發,而不是要自己發展電動車品牌,以鴻海集團的經營理念和市場態勢來說,這個作法是對的,連特斯拉都將遭受全球車廠的挑戰,台灣的市場量實無法支撐一個電動車品牌,但一個代工平台是否能以技術來切入電動車市場,還有客戶會在哪裡?都是未來值得觀察的重點。

電子業代工和MIH的平台概念不同,台灣的電子業為全球各大品牌代工或提供零組件,靠的是在各個項目上的技術或生產優勢,但整合成一個平台,意思是要找品牌來「掛牌」,對品牌客戶而言的意義不同。

單一項目的採購,買方的議價力較高,特別是供應市場有競爭時,賣方的談判力會居於劣勢;但如果形成平台,對品牌方的談判力就大增,因為平台能提供給品牌方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被替代性低,自然議價力會比較高,這也是MIH期望的結果。

但能否如願,要看電動車市場的品牌,有那些品牌需要和願意與MIH合作,因為跟MIH合作,的確解決了許多整合上的問題,但對品牌方而言,也被平台給掐住脖子,且放眼全球各大汽車/電動車品牌,多有自己的產業鏈在支撐,底盤和電池這種關鍵技術,更是要進軍電動車市場的品牌所必備的核心技術,如果全球的大品牌都不需要或不願意與MIH合作,那麼MIH成立的目的就很難達成。

HTC在成立品牌之前,也是以代工起家,由於切入無線通訊的時機點早,且掌握到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契機,因此從代工轉品牌的初期,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以生產者思維的技術導向就無法與市場接軌,導致近年來HTC的品牌力和銷量大減。

MIH同樣想以技術力來切入市場,以目前的規劃和鴻海集團過往的做法,是不會成立自己的電動車品牌,但如果沒有接到大車廠的合作,平台旗下的廠商難免會有各自求生存的想法,而回到個別供應商的角色,如此一來,平台的力量就會減弱,而且失去平台主導的力量。

MIH的立意甚佳,集結台灣頂尖的技術來打群架,這是台灣過往一直欠缺的,但平台的目的是要爭取訂單,不能只以技術面的整合來推動平台,更要以市場面的行銷觀點來找出平台的利基。

電動車產業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是為了電動車使用者而生,如果沒有以電動車車主的角度來行銷品牌、開發商品、研發技術,都會變成單向的投入,而沒有跟到市場的脈動,除非像台積電掌握到產業「必須」的關鍵技術,供應商的談判力就無法只以技術來說服客戶,更要有消費市場的觀點,跟客戶形成合作關係,唯有成為客戶的合作夥伴而不只是供應商,才有可能共享市場利潤,讓客戶產生依賴感和信任感,平台的路才能長遠的走下去。


延伸了解
筆者的行銷社群:行銷金三角臉書社群
筆者的行銷部落格:行銷金三角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