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8)沒有一個媒體是一定需要,也沒有一個媒體是絕對沒用;在選擇媒體前,要從自己的行銷目的和目標對象來思考,對於媒體選擇的標準,「沒有數位與非數位,只有需要或不需要」...

(圖片來源:abc11.com)

(2021-03-08)繼去年Podcsat興起,今年年初又流行Clubhouse,一時之間,「聲音」當道,好像被看好主宰網路世界的影音媒介,有了新的競爭方式。這些「聲音內容」在未來的網路世界和傳播上,是否會有長久的發展?

Podcast是ipod和Boardcast(廣播)兩個字組合而成,顧名思義是隨時都可以聽到的廣播,早在2004年就有podcast這個名詞,為什麼事過十多年才又流行起來?這跟網路內容的演變有關係。

 

事實上,現在的廣播節目都已數位化,隨時都可以到電台的網站點選要收聽的廣播節目,不需要受限時間,而podcast中文翻做「播客」,就像部落客被稱為「博客」一樣,但筆者覺得podcast更像是聲音的「youtuber」,藉由「聲音」的內容,來吸引網友注意,進而希望網友訂閱,成為「播粉」。Podcaster就像一個網路的演說者,把自己想要的內容,藉由聲音的表演來感動聽者,產生認同。

最新流行的Clubhouse,同樣是透過聲音來傳達內容,但不同的是,Podcast是公開的「社群」,而Clubhouse則是私密的「社團」,因為是邀請制(至少目前是),所以不是公開對所有人播放,必須要獲得邀請,才能加入Clubhouse的「社團」,而Clubhouse的主持人則扮演著主導整場聲音演出的控場,除了發表自己的意見外,還要「點名」加入者來互動,跟Podcast的單向傳播相較,Clubhouse更能即時互動,在聽眾與說者之間的關聯性更為強化。

以現在的狀況來看,在Clubhouse出現後,就很少聽到Podcast的評論,看似Clubhouse更勝一籌,但兩者其實都是在網路多屏時代下的「變種」產物。

所謂「多屏」是指在網路時代的人們在同一時間,會同時使用多個屏幕(手機、平板、電腦、電視⋯⋯),但人畢竟只有一雙眼睛,同時看多個螢幕,只能「交替」使用,但如果用「聽」的,就不需要多一雙眼睛也能同時做到。

因此,Podcast和Clubhouse的出現,筆者認為是「時代的產物」,當人們還不滿足「多屏」,還貪心地想要同時多做一些事,所以讓不用眼睛的「聲音」成為新的平台工具,但Podcast和Clubhouse是否能像其他影音類的內容媒體成為主流?筆者則抱持疑問。

在網路速度愈來愈快的情況下,影音媒體的發展會有更多可能,不要說聲音會取代影音,即使想成為另一支主流媒體,都有其困難。

就像是傳統媒體時代的廣播,因為只能用「聽」的,少了視覺的刺激,減損了表現的豐富性,因此只能做為輔助媒體,在特定的時機針對特定的族群溝通,且現在的科技進步,收看影音已不再受限時間和空間,隨時隨地都可以觀看影音內容,若說因為數位讓Podcast和Clubhouse有了發展空間,筆者更認為影音在網路時代的機會遠勝於聲音的內容。

在媒體多元的時代,Podcast和Clubhouse等新興媒體會不斷出現,但本質上都要思考是否是現代消費者偏好的接觸方式,才有擴大發展的可能。

Podcast就是廣播的進階,讓廣播節目突破時間和排程的規範,但要不斷創造吸引人的Podcast內容,還要讓聽眾有興趣「聽完」,其實並不容易,而且很容易被「多屏」的螢幕給搶回注意度,變成只是消費者在多屏環境下的一個「背景聲音」。

而Clubhouse之所以被炒熱,主要是「邀請制」的話題,因為不是想聽就能聽,且初期都是一些名人來「開房間」主持,引起消費者的好奇而想一探究竟,但Clubhouse這個平台如果要擴大甚至獲利,就必須要開放給更多人使用,一旦愈來愈多人可以開設Clubhouse或是加入平台,那麼Clubhouse的「神秘感」就會消失,逐漸退回一個「媒體」的角色,一旦Podcast和Clubhouse變成媒體,就會出現「只有聲音」的劣勢,而難以跟其他影音媒體比較。

網路時代的變化速度快,新型態的媒體平台會不斷出現,但不需要也不能「喜新厭舊」,覺得新出來有話題的媒體平台就該去用用看。沒有一個媒體是一定需要,當然,也沒有一個媒體是絕對沒用,端看使用者的目的及受眾的分佈。

在選擇媒體前,要回到行銷的基本思考,從自己的行銷目的和目標對象來思考,該用什麼媒體平台來接觸自己的受眾,並讓要呈現的內容能充分表現出來。

筆者對於媒體選擇的標準,一直是「沒有數位與非數位,只有需要或不需要」,因此,Podcast和Clubhouse未來不至於會消失,也難成為主流溝通媒體,但在特定的目的和受眾選擇時,也不失為一個可以選擇的溝通平台。


延伸了解
筆者的行銷社群:行銷金三角臉書社群
筆者的行銷部落格:行銷金三角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