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30)有能力的我們還是戴上頭盔,勇敢地上場吧,有能力是種幸運,就該分享給世界,否則是種自私的表現...

黯然神傷

我有位要好的朋友,昨天發了一篇文章。
大致是關於寫作,收到一些嚴厲的指正。她甚至與跟她簽約的編輯道歉,說希望沒讓對方蒙羞。她還說,文筆或許不佳,但可以更努力。

 

然後,她貼了張照片,是本書的側面,貼滿了書籤式的便利貼,彷彿盛開的花朵,一片片的便利貼,就像花瓣綻放,澎湃異常,幾乎占滿整個畫面,看了叫人不捨外,其實從視覺藝術角度來看,滿美麗的。

她寫說,那些貼滿的地方,是她覺得寫不好,或可以刪掉的地方。她在世界閱讀日的這一天,深深反省著。

我補充一下背景,我認識這位朋友正是因為那本書極具影響力,不只是再版多次的暢銷書,而且幫助許多人認清自己的個性,並依這認識去面對殘酷的職場,從我的角度,這幾乎可稱為善行,因為每位買書的讀者都可以被視為一個被幫助的靈魂,而每個靈魂的自信滿足與否,其實,也代表著一個家庭的快樂程度。

若一個家庭人數是四人,便是讀者人數乘以四倍,影響的人數頗為驚人。更別提,以台灣人口組成的樣態,想必缺乏自信的人是多數,那麼,這樣一本書,更可確切地幫助到競爭力,實際強化國力。

噢,我再補充一點,除了叫座,極為暢銷外,這書也叫好,經過幾位大師評選,嚴格地篩選討論後,這書被選入台灣十本值得介紹給世界的十大年度選書。

似曾相識

而這樣的書被批評,某些字句完全不通順狗屁不通(我沒開玩笑,這種字眼),我知道後,第一個反應,是光火,第二個情緒,更有趣,是似曾相識。

請容我倒過來講,先談第二個情緒。

我想說,奇怪,為什麼我覺得「似曾相識」啊,我是在哪裡似曾相識呀?
想了老半天,我想出來了,是每天的下午兩點。

2PM的忠實追隨

每天下午兩點,我都會準時收看一個節目,而且我已經連續收看四個月,成了忠實觀眾,我甚至要求任何會議都盡量避開這時段,以免影響我收看這對我來說不能少看一集的重要節目。

我猜,在台灣也有不少人,跟我一樣,不看不行,不看就覺得怪怪的,就無法繼續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還會在不得不開的會議裡偷看,並把劇情透漏給其他會議成員,大家不但不會怪罪我打斷會議,還謝謝我的分享。

這麼一個風靡全國、引人入勝,培養出一群忠實觀眾的節目是什麼?大家猜到了嗎?
我相信很多人都猜到了,是衛福部的記者會。

你一定也跟我一樣關心,不管是每日確診人數,或是新的防疫措施,或者不斷進化、推陳出新的口罩領取方式。你為每位坐在那提供我們重要資訊但表現謙遜毫不擺架子的公僕們感到佩服,更為他們扛住高壓做出判斷而感慶幸,慶幸自己在有他們的國家感到安全、光榮,更常為他們徹夜未眠的篩檢、疫調工作感到不捨。

他們的成績舉世皆知,而且卓越出眾,各國急於學習效法,名人如比爾蓋茲、芭芭拉史翠珊都直接指名台灣的防疫成就,什麼都沒做的我們,似乎也跟著與有榮焉,走起路來抬頭挺胸了起來(好啦,可能只有我啦,哈哈哈)。

剛剛,我才又看到世界級的藝術大師奈良美智在推特上感謝蔡英文總統,謝謝我們提供的口罩,吼,我驕傲地轉貼到我的臉書上,立刻。

這樣一個努力優秀的團隊,在所有人類都同樣未知的危機中,卻能夠一次又一次地帶我們挺過難關,卻依然每天都有人嫌,有人抱怨批評,對,就是這個,讓我似曾相識。

做到流汗 嫌到流涎

我想,創作者都得面對這題,就是批評。而且,沒完沒了。
簡直跟疾管署的官員們一樣辛苦。

但是,我想,仍舊有極大的差異,那就是,公務員受僱執行公務,一舉一動都影響公共安全,一不小心,都是人命關天,自然每個細節都得被放大檢視,永遠有改進的空間,永遠得留意是不是能保護到每個人的權益。以這次的疫情來說,更是性命交關,關乎生存權。

但創作,不是。

任何一個作品的誕生,對這世界,都是正分,沒有必要,也不用被嫌到流涎。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不是說創作不能被批評,而是創作者該有自覺,你創作了,做出作品時,你就可以驕傲。

因為沒有你的話,就不會有這作品,你要跟「沒有」比,跟「零」比較。任何評論都是建立在正分上,而不是負分。你值得被肯定。

因為你做的是創作,你創造了這世界上沒有的東西,世界應該感謝你,因為沒有你就沒有這本書。
因為你不做不會怎樣。

這不是你的義務,是你對世界的慷慨,是你在淨灘,你在扶老婆婆過馬路。我們不會去批評一位淨灘的義工說「嘿,你淨得不夠乾淨,那個沙子底下還有一個小瓶蓋」;更不會說「你扶老婆婆的時候,有沒有講好聽的笑話給她,讓她今天都心情愉快啊」,若有人這樣說,你會覺得,對方「是在哈囉」。你做到流汗,對方嫌到流涎。

我要提醒創作者的是,我們都要認真創作,面對自己的作品要盡全力的認真,但是不要過分在意別人的批評,因為創作是自己的事,要對自己負責。

你多少要有點「無視」的能力,這樣說好了,你做得滿身大汗,拿起毛巾,是要擦自己身上的汗水,還是擦那嫌你的人嘴邊的口水啦?

後者我是不會去做的,因為太噁了。

創造力的回應

我常覺得每個作品有屬於它自己的生命與際遇,一本書在撰寫過程裡,勢必會經歷千錘百鍊,可是,時間到,當它離家遠行時,我們就該揮手跟它道別,並且在它的身影漸行漸遠時,轉身回到桌前,面對下一個作品。

總不好鄰居說了幾句,就把孩子叫回來整型吧,孩子大了,有他自己要去面對的世界呀,我們該做的就是祝福。

只有想要寫的新書,沒有該檢討的舊書。
當然,廣告工作可以檢討,可是檢討若是要改善已在世上傳播的作品,其實無益於事。檢討是為了讓我們創造下一個更棒的作品。

所以,面對批評,具創造力的回應,就是用下一個作品,直球對決。
你批評的若有道理,我就在下一個作品改善,不讓相同狀況出現。

你的批評我若不認為有道理,我就在下一個作品再讓它出現,甚至變成重點,大做特做,誰知道呢?你看不順眼的,我可能引以為傲,因為是我想出的獨特點子,要是多做幾次,累積久了,還會成為我的風格。

另外,我也想建議批評的人,也許可以有個創造力的批評方式,那就是,你就自己寫一本呀。

你看不過去,看不順眼,那你就用你認為好的方式,自己做出一個作品來,證明你的觀點是對的,那不是比較有趣,也比較有創意嗎?否則,只有批評別人的作品,自己卻不想去產出,難免有點像在說「要是我有比爾蓋茲的財富,我就要拿來做什麼……」,啊你就不是他呀,他本來也沒有那些財富。

最重要的是,人們比較關心的是,當你就是你,你又做出了什麼呢?誰被你影響到了?你改變了世界哪個困境?

從廣告創作的角度來看,更是如此。

你行,你來喔

之前面對WHO和世界疫情,台灣有團隊發起募資,在媒體上刊登廣告,結果在極短時間內達標並超出許多,我感到很佩服。

不過,我也看到許多批評意見,最常見的是,這筆錢可以拿來做其他運用,或者買報紙媒體沒有用啦,或是對文案內容的批評。
我覺得都很好,而且團隊有提供一個公開信箱,任何人都可以提供好的想法給他們參考。

我要先提醒,這是募資,換言之,並不是國家預算,並不是人民納稅錢,所以大可不必用立法院審預算防弊的態度,這不是你繳的錢被亂用。

你如果沒捐款,其實也不用大聲批評,因為募資方一開始就說明了使用目的,而捐款者理解也認同了,沒出錢的你去批評,就像你去批評樓下鄰居他們家換洗衣機的品牌一樣,有點奇怪。

再來,要是你真的看不過去,或對文案不滿意,就自己寫好一篇,寄到那信箱去,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也很美好。

那團隊不是你聘僱的,你不必用檢討的角度,他們是多做的,他們大可不必做,花了時間還要被批評。
最重要的是,真的一定要照你的想法做,也是可以,你也有選擇,你就另起一團,發起募資。

人們覺得好,覺得有道理,被你驅動,就會加入你,參與你,你就是位有創造力的人,這才是有創造力的回應。

你行,你來。
你不來,是不是你不行呢?

不,也許不是不行,只是在旁邊叫,比較輕鬆。
但,那不是創作者的長相。

零負評的假象

最後,我仍想提醒每位創作者,你知道如何零負評嗎?

就是甚麼都不做。
你不要上場就好。
我做的佛跳牆也是零負評哦,因為我從來沒做過。

什麼鬼呀,不上場,不出賽,就可以零負評,但,就不會是創作者呀。
站在打擊區不揮棒,也不是就沒事,你就是沒產出的創作者,你還是可能被三振的,嗚嗚。

唯一的可能是,你連上場都不要,最好,遠遠的,看到球場就繞開,這輩子沒有屬於你的比賽,沒有屬於你的球場。

你有能力,但你選擇追求零負評,害怕任何批評,避免任何失敗的機會,就很有機會,一事無成。

這樣,你一定會零負評的。
只是,你不是個Player,你也不是個創作者。

「謝謝,只叫」

有一次,我去旅行,結果,在個沙漠邊緣,小巴士的輪子掉到沙坑裡,車子怎麼樣都開不出來,我們下了車,幫忙把成堆的行李卸下來,一個個在旁邊堆成座小山。

大太陽下,滿頭大汗,四處找,再去找大片的樹葉、成塊的樹幹,我們鑽到車子底下,用力地試著把這些墊到輪子下,好增加輪胎摩擦力,好讓車子可以開出來。

但從一開始就有個聲音,「怎麼辦?怎麼那麼不小心,我們會不會死在這裡......」,同行的一個團員,很是焦慮,不斷抱怨。

好不容易從附近終於扛來樹幹、樹皮,「拿那些幹嘛啦,有用嗎?......」,他在原地不動,手搧著風,嘴裡沒停過。

當我滿手都是髒污,趴在車子下,身上滿是沙子,費力地想辦法把樹幹推進輪胎下,「那麼麻煩,沒用的啦......弄過去一點啊」,那聲音沒有斷過,我滿臉全是汗,眼睛瞇著,不知道是沙還是汗,刺得我眼睛痛,但我還是想,把樹幹推進去那車胎下小小的細縫。

終於,隨著輪子猛力旋轉,靠著樹幹的摩擦,開出沙坑,雖然揚起的沙子,剛好噴了我一臉,但總算解圍了。

我爬起身,拍掉身上的沙子,再接力把堆成小山的行李,一個個搬上小巴士,「真是的,好好的,怎麼弄成這樣......」他還在原地搧風,嘴巴繼續念著。

「你都不幫忙,只在那裡叫叫叫」,終於,有個手上拿著比她身子還高的行李的女團員,大聲地回應他。

創作其實是在幫世界的忙。
你怎麼不幫忙,只在那邊叫叫叫。

有能力的我們還是戴上頭盔,勇敢地上場吧,有能力是種幸運,就該分享給世界,否則是種自私的表現。

當然,遇善意的批評就盡量學習,帶到下次的打席上,做出更棒的作品。
至於其他非善意的批評,就有禮貌地說聲

「謝謝,只叫」吧!

給每個在自己位置上努力做東西的人,不管你是行銷人、廣告人、創作人、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