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4)SpaceX又發射了60顆衛星,連以前發射的共182顆,加入Starlink計畫,打破了Planet的150顆衛星紀錄...

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造衛星在天際閃閃發光。(圖:Neale LaSalle from Pexels)

(2020-01-14)SpaceX在上週又發射了60顆衛星,連上次發射的120顆,加上近兩年前的兩顆雛形衛星,一共182顆,加入Starlink計畫,打破了Planet的150顆衛星紀錄,Planet是對地球照相的衛星群。很多衛星在一起做同樣的工作,類似自然界的星座,所以稱為「衛星星座」(Satellite Constellation)。

Starlink是一個寬頻網路衛星星座,有如把傳輸Wi-Fi的衛星結成一個網,把地球網在裡面,讓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能藉頭頂上的衛星連接全球網路,不致再有「數位分歧」。去年全球網路穿透率剛超過一半,也就是還有將近一半的人隔離在網路之外,Starlink就是要打破這一界線。

 

這是SpaceX首席執行長Elon Musk的一個「壯舉」,Musk的許多壯舉,起初看上去都有些危險,能否成功都是未知數,但他也多有竅門化解,所以後來再聽到他任何驚人之舉,也就不足為奇了。

Starlink的運作共需要12,000顆衛星,預定2027年完成,一般印象中發射衛星很複雜,怎麼這幾年能發射這麼多衛星?由於發射的火箭、衛星都是SpaceX自己製作、發射,因此能做到。

這麼多衛星,應該不會太大,實際上是很小,僅有一個辦公桌面大小,重227公斤。SpaceX透露,這一扁平的衛星有多重高通量天線,及單一太陽能板,用一個電力與氪氣驅動的Hall推進器來製造動力,使衛星在軌道移動,維持高度,以及返回地球大氣層。

正因為小巧,許多衛星可以疊在一起一次發射,這一次是60顆,未來計畫每兩週發射一次,幾年內應可達到12,000顆的目標。但這恐怕還不夠,SpaceX又向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申請再發射32,000顆衛星。發射後先進入290公里軌道,經地面人員控制,把衛星分開、測試,然後升高至550公里軌道運轉。

寬頻網路不會直接從天上與你的電腦和手機連接,必需要經過地面的轉接站,包括接收器與天線,都需要從新設計與製造,依SpaceX的慣例,這些設備都會自己做,工程部門表示,已經開始設計並製造雛形了。Starlink整個計畫從建置到啟用,估算要花100億美元。

試想,讓全球另一半不能上網的人上網,可以藉創新商業、擴大市場、充斥教育,來提供巨大的社會與經濟價值,效益無可限量,這也是大家都想先占的一個好位置。Google的Loon計畫以高空氣球接力連成網路,飛到偏遠地區下傳到地面,實驗了幾年,現與肯亞電信公司合作,正式商業測試。Facebook也有同樣計畫Aquila,用太陽能無人機環繞飛行,為傳送網路的載具。

當然,用衛星傳輸網路更為踏實,但也不為SpaceX獨享,英國的OneWeb也發射網路衛星,做高頻寬網路的傳遞,現在已經發射了6顆,未來計畫以每月發射30-36顆的速度,達到第一階段650顆的衛星星座。OneWeb選擇1,200公里高空軌道,此處的衛星及太空殘骸較少。

亞馬遜(Amazon)的 Kuiper則是一個長遠計畫,要發射包含3,236顆的衛星星座,把高速寬頻網路信號送到全球沒有網路的偏遠地區,或網路設施落後的地方,同時徵求有共同視野的夥伴加入。Kuiper的位置有三層,784顆在590公里軌道,1,296顆在610公里軌道,1,156顆在630公里軌道。

當這許多衛星一一升空,連成一個真正的全球資訊網,暮色之際,肉眼就能看它們閃閃發光,這滿天星的景象,創造了大家共享數位資源的榮景。但在這榮景的背後,不無負面效應。

天文學家在天文台觀測遠處星象,最怕衛星一掃而過,目前可以用數位方法除去衛星的痕跡,但一串衛星掃過,就不無影響了。西北大學的天文學家Cliff Johnson,6分鐘曝光就拍攝到19顆Starlink衛星,將來萬星流竄,無異人造的流星雨。SpaceX瞭解這一情況,應允塗抹衛星,降低亮度,不知道能否減少天文研究的障礙,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取材自2020年1月12日「那福忠西海岸數位隨筆(134)」:滿天星
對本文有任何看法,歡迎 E-Mail:frank.na@gmail.com 給作者,分享您對本文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