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2)AI繼續發展的空間還很大,各行各業也會繼續用來替代人力,現在還看不出慢下來的跡象。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搜尋

人工智慧 (AI) 成了全球的熱門話題,這個由人力開發的非自然生物的智慧,讓大家好奇、感嘆、振奮、困惑,電腦可以辨認臉孔、聽懂說話、翻譯語文、診斷病情、自己開車、下棋稱王。我們每天都看到新聞報導各式各樣的 AI 創新,儼然成為經濟發展的能量,甚至 AI 即將統治世界的說法大不乏人。蘋果執行長庫克應允川普總統在美國境內投資 10 億美元三個工廠,增加就業機會,但大家猜想就業的多是機器人,不是生物人類。


(圖片來源:MIT Center for Brains Minds + Machines。取自網路)

 

我們現在看到的 AI,都是了不起的成就,應用在各個領域,通常都超越人類的效率,替代了許多原來由人做的工作。AI 繼續發展的空間還很大,各行各業也會繼續用來替代人力,現在還看不出慢下來的跡象。日前就有汽車業者預測 2021 是豐收年,自動駕駛、無人駕駛、電動車輛、電池技術、共乘增加、私人車輛減少....。這些「豐收」的背後,莫不隱藏 AI 的影子。

幾十年來,電腦都用在整理資料,寫一個程式讓電腦依序動作,從哪裡取得資料,做什麼運算,整理的結果放到什麼地方,每一步驟都是由人預先設計好的。AI 雖然仍用電腦,仍需要有人寫的程式,卻換了另一種作法,因為 AI 的電腦程式不是直接運算求得解答,而是用來學習,好像我們學一技之長,不斷的練習、熟能生巧,AI 電腦程式就是經過不斷練習,最後發展出強大的功能,再用來解答覆雜的問題。

所以「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這個名詞就因應而生,為什麼不直接讓電腦做事,找麻煩讓電腦先學了才能做事?只有一個理由,就是我們人也不確知這件事怎麼做,連人都不確知的事,怎麼讓電腦直接來做?

無人駕駛汽車的最終目標,是真的沒有人駕駛,車裡沒有沒有方向盤、煞車、油門,沒有可用來駕駛的把手。如果寫一個電腦程式,包含路上號誌標記的辨認,車流的安全顧慮,緊急狀況的應變,安裝在一輛車上,控制所有的機械動作,上路之後如果不出車禍,那恐怕只是意外。


(Mercede's Benz F015 無人駕駛概念車。取自網路)

因為沒有人能把開車遇到的狀況完整的寫到紙上,轉成電腦程式,再用來駕駛無人汽車。我們人是做的多、說的少,有些事情做的很順利,卻說不清楚是怎麼做的,開車正是這樣。所以要車自己開,所需要的 AI 開車程式,要從頭學起,除了從資料學習,也包括我們充當教練上路學習,我們一邊開車,AI 電腦一邊學習,記住行車的每一個動作,遇到的每一個狀況。如果訓練不出來這樣一個 AI 程式,無人駕駛汽車就不能安全上路。

另一個例子是 AlphaGO,下圍棋的 AI 電腦程式,贏了中韓兩國圍棋國手,但圍棋致勝的棋步,複雜又龐大,沒有人能完整的列舉出來。AlphaGO 則藉吸取大量圍棋戰況,以及不斷與人類對奕,從中學習、增加實力。


(人機對奕。圖片取自網路)

AlphaGO 原是倫敦一家新興公司 DeepMind 發展出來的,現被 Google 收購,贏棋之後,執行長 Demis Hassabis 就收起棋盤,改變發展方向,從專業的 AI 轉向一般的通用 AI (Generaliz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希望 AI 有常識、有人的意識、更能平易近人。但他發現,這已經進入了「人的智慧」領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數學邏輯來定義這樣的智慧,所以機器學習也就沒什麼可學的。

到底什麼才叫通用 AI?只有兩句話,直覺的瞭解現實世界,用有效的方法學習,更通俗的說,就是「人性」。幾個朋友在一起喝茶談天,走過來一個機器人加入龍門陣,與大家隨意說三到四,好奇的問聽不懂的事,又把聯想到的以前記憶,說出來與大家分享。這位機器人就可以說有通用的AI,有些人性。

用什麼方法才能製造出一個這麼有才華的機器人?Demis Hassabis 最近在 Neuron 期刊發表一篇長文 Neuroscience Inspir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說唯有進一步瞭解人的智慧,才能把 AI 向前推進一步,所以 AI 要與神經科學結合,創造良性循環,探討這兩個領域發展的目標。他說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任務,這兩個領域都是既深又廣,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已經不容易,何況成為兩個領域的專家,來尋找與詮釋其間的連接?

有人期盼有人性的機器人趕快出現,成為生活上的伴侶,又有人不希望這種機器人出現,深怕難以駕馭反受其制,AI 要不要朝人性發展,已經出現兩極的辯論。但聽了這位圍棋 AI 專家的話,人性化機器人,恐怕還會停留在科幻銀幕上一段很長的時間。

下面一段影片,是大阪大學石黑浩教授的精心傑作,漂亮的機器人 Japan Erica,至於她有多少人性,由讀者自己來欣賞評斷吧!


(大阪大學石黑浩教授的傑作:漂亮機器人 Japan Erica。取自網路)

*本文取材自2017年7月30日「那福忠西海岸數位隨筆(18):當人工智慧遇到人的智慧」                        
對本文有任何看法,歡迎 eMail:frank.na@gmail.com 給作者,分享您對本文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