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1)求職環境長久以來對求職者的苛刻要求,身為一位社會新鮮人肯定更能感同身受,不同世代對彼此的不理解,已成為鴻溝的主要因素。

(2016-10-11)職場環境普遍存在「非本科系」的學用脫節,當求職者沒有一張漂亮履歷,求職過程勢必得花上更多時間與心力,碰壁經驗更是家常便飯。

104希望基金會觀察台灣社會近年現況顯得混沌,世代對立問題在職場中更是嚴重,為了消彌不同世代間的誤解,以「Be A Giver」為名的一場對話,正如火如荼的展開,希望能藉由廣告,讓職場新鮮人知道「你是我的歷史」、資深前輩明白「你是我的未來」,站在雙方不同立場、理解彼此。

 

一場以創意議題 動員目標族群的社會運動

「Be A Giver」是以「社會運動」當作溝通模式基準,去拆解出溝通創意的。雪芃廣告群創意總監林智豪拆解成功社運的兩大條件:「正當性」以及「可輕易參與性」,所以各階段影片都要在良好互動的社會氛圍裡,引發討論議題,並逐步引導行動。

不同於傳統廣告代理商水平式的溝通策略,雪芃廣告透過兩支影片以階段式的手法,動員不同目標族群。

首先利用導演吳念真的真實故事,醞釀社會氛圍,號召資深世代省思「當我們有能力了,會不會記得我們曾經『被幫助』」,接著再以「不怎麼樣的25歲」帶動大眾對議題的討論,104也同步免費推出《Be A Giver》平台,利用PC和App科技的力量,媒合Giver與Taker,看見更多動人故事。

第一階段:引起資深世代的感同身受

9月份首先邀請導演吳念真拍攝《感謝先生篇》,回憶童年時遇見條春伯的那段故事、認同奉獻知識的可貴。這段故事讓觀者能回溯成長過程中,得到周遭無數人的幫助與提拔,更提醒大家存在世代間不斷相傳的施與受。

第二階段:從討論中激發觀者同理心

世代間的成見必須直搗問題核心,讓矛盾「被看見」。104希望基金會陸續推出《不怎麼樣的25歲,誰沒有過?》反映實際的求職現狀, 在多份匿名履歷中,不乏有國際知名導演李安、揚名國際的麵包師傅吳寶春,甚至有自己的小孩,年輕一代缺乏的不是經驗,而是「機會」。

也說明多數企業對求職者的「學經歷」迷思,普遍存於社會新鮮人的求職過程,當企業拘泥於有限篇幅的履歷表,將失去具備熱忱的優秀人才。 隨著求職者姓名被揭開的同時,主管們也回想起過去一路走來的艱辛。

燎原之勢的傳播成效

第一階段導演吳念真口述故事的影片,上線三天便超過200萬觀看,4.2萬讚數與3.7萬次分享;林育立表示,多位雪芃同仁從身旁長輩的LINE群組中,收到該影片連結時,便得知影片確實已在目標族群中傳散。

第二階段實驗影片《不怎麼樣的25歲,誰沒有過?》上線三天,突破700萬次觀看,近12萬讚數,甚至超過14萬次分享,成功引起話題討論。許多觀眾自發性的自拍影片,回應「不怎麼的25歲」的有感議題。

林育立指出,社會運動並不是看過即可,需要藉由高度共鳴的議題,產生目標族群間的影響、討論,以及進一步的行動;所以在媒體選擇上,會以強調社群互動的數位工具為主,藉著社群強化人與人的溝通連結,快速傳散議題。

透過廣告內容,期待能帶給不同世代的觀者有不同思考,鼓勵雙方拋開成見、直接理性對話,透過對話與理解,才能化解彼此的誤會。


將導演吳念真在口述故事中的經典佳句,放大刊登於捷運站內廣告,讓民眾能有更不一樣的思考,進而引發民眾相互討論。(圖片來源:雪芃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