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腦觀點--《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會日報》第三天

(文∕吳進生)三天設計交鋒後,多數與談人普遍不謀而合的共識之一,即:網路及生物科技的發展,會持續衍生更多問題,不幸或幸福,解決的過程就是設計。

設計生活化
臺北世界設計大會之後,全民的「設計生活化」是台灣該走的關鍵一步。在大會第二天,全球區域報告論壇中,紐澳、美、泰國及南非講者所分享的案例,都一致見證:由政府補助推動設計普及化,一開始是極必要的!

過程中,一些看似小問題,其實是基本問題,我們是否該先正視、改進?

舉個小例子:一項台北色彩田野調查中發現,台北捷運的導引,很容易因為色彩而錯亂。在設計中,視覺符號對大眾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例如:淡水線是紅線,卻跑進來一列標示藍線的列車。讓大眾日常生活習於符號的錯亂、習於意義的錯亂,會因為文本驅動(text-driven)導致價值的錯亂;最後,導致習於生活在「不正常以為正常」,是推動設計生活化最讓人憂慮的。

臺北能更好
臺北市,正積極準備爭取在2016年,成為世界設計之都,希望先做設計反思,回歸正常。畢竟,西諺也說「克服自己的人,勝於克城的人」。(吳進生為動腦雜誌發行人、台灣變形蟲設計協會理事長;本文原刊於2011年10月26日《臺北世界設計大會日報》

 

 

延伸閱讀:
動腦《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會日報》觀點
第一天-經濟靠設計
第二天-台灣需要統一的設計指揮部
第三天-設計反思
3天大會日報PDF檔下載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