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8)以最商業的角度來看,支持一個恰當的立場,都是最好的行銷手段。關切社會議題,會讓人像個人,也會讓企業品牌更有人味,比化妝胭抹來得踏實且有效率。

《當祈禱落幕時》圖片來源:Google圖片搜尋

(文/盧建彰)當祈禱落幕時

《當祈禱落幕時》這本東野圭吾的小說,是加賀恭一郎系列的完結篇,雖然很蠢,但我真的就覺得故事主角警部補加賀恭一郎,長得就像阿部寬一樣,高大肩膀寬闊、臉部五官深邃,有點憂鬱,但對在乎的事,卻堅持到底。
 
這有時就是影像的力量,雖然多的是把文字故事拍壞的作品,但有時,一個恰如其分的影像,確實也能幫助更多想像。
 
但我真正想說的是,核電廠。
 
東野圭吾作為日本當代幾乎可說是最暢銷的推理小說家,也因《嫌疑犯X的獻身》拿到最高榮譽,我總在想,那有大利、有大名的他還缺什麼呢?
我想,是遂行自己對這社會在乎的事吧。
 
他在《當祈禱落幕時》放了個很重要的角色,是在各個核電廠裡遊走工作,被稱之為「核電候鳥」,負責做最危險但也最低級的清潔工作,會大量的暴露在核輻射中,而前去做的多是社會的底層,走投無路,為了眼前的生活,寧願犧牲自己的身體健康,只因為薪資多一些,在外包再外包再外包的公司底下,進行最可憐且無人聞問並在幾年後獨自罹患各種併發症孤單死去的悲慘生活。
 
「核電廠呀,不是光靠燃料來運作的,那個東西是吃鈾和吃人才會動的,一定要用活人獻祭,它會榨乾我們作業員的生命,你看我的身體就知道了,這就是生病被榨乾的渣滓呀」,野澤張開雙手,從衣服的領口,可以看見肋骨根根浮現的胸口。
 
這段書中人物隨口回答警方問話的對話,不禁讓我想到台灣也有核電廠,是不是也有許多我們從來不在意也不曾有媒體報導的工作人員,在幾年後獨自面對那被核電廠吞噬後的生命?
 
有立場,才有魅力

作為現代品牌的操作,是不是必須要操作社會議題?這當然是個巨大的挑戰,但可以看看,美國的漢堡王主動釋出善意,邀請麥當勞停戰一天,並一起推出「麥華堡」,將銷售利潤捐給非盈利組織「和平一天」,鼓勵全球停止戰爭並定下 9月21日「世界和平日」。
 
在媒體眾所矚目的情況下,麥當勞竟拒絕了,執行長還試著幽默的說,「下次打個電話來就好了,不需要那麼麻煩的公關操作」。隔天,媒體一片罵聲,認為麥當勞只在乎生意是勢利的品牌,讓原本就面對因速食不健康風波導致生意下滑的麥當勞,又陷入窘境。
 
其實,以最商業的角度來看,支持一個恰當的立場,都是最好的行銷手段。或許有人說,核能是個爭議較大的議題,但關切社會議題,會讓人像個人,也會讓企業品牌更有人味,比化妝胭抹來得踏實且有效率。
 
以台灣 IKEA 來說,便做了極佳的典範,雖然只是販售家具,但他們把自己擴大成為家的觀念,於是你可以看到他們去為檳榔攤做改造,因為那也是某個人生活的家;為媽媽們發聲拒絕核電廠,因為那會留給孩子難以處理的核廢料禍害。
 
若以傳統思維判斷,這些行銷作為都不可能發生,那麼,品牌自然也只能保守、傳統、稍嫌無味地在一樣的行銷策略裡重複了。
 
IKEA 的策略成功嗎?我覺得很成功,因為每個負責家具採購決策的媽媽,他們最在乎的就是家人,而你去在乎她們的家人,你就不會是她們的敵人,甚至,會是最好的友人,當然更能擺脫因為商品同質化造成的行銷無話可說窘況。
 
跟人一樣,沒有立場的品牌,在這時代,似乎更容易無立足之地。
 
贖罪奏鳴曲

《贖罪奏鳴曲》是我很喜愛的小說家中山千里的新作,從一開頭的律師棄屍,讓人驚駭,在到後來劇情的轉折,讓人張嘴再張嘴,我覺得也是說故事的精采範例。
 
過去我們總被教導要直接,於是行銷做到後來變得有點擾人,甚至惱人,再不然就非得打斷人們正在進行的事,而一切都在網路時代被打破,我們懇求人們分享故事,但直接的訴求卻直接被拒絕,想來也有點難受。
 
於是,我們轉向真正的說故事專家-小說家,跟他們請教,規規矩矩地蹲下受教,結果發現,也許,引起對方興趣的應該不會是一直重複說「我愛你」。
 
這位我所尊敬的小說家跟我說,(這時是否要尊稱一句中山先生呢?),多數人都談過戀愛,但應該沒幾個人在搭訕時說「你好,我是盧建彰,我愛你」,一來突兀,二來交淺言深,莫名其妙,除了無效溝通外,更應該只會被當登徒子。

「那為什麼你們在做商業傳播時,老想要這樣做呢?」,他問
「那該怎麼樣?」我反問
「我也不知道要怎樣,不過,我知道不要怎樣。」
 
腦中的風景

中山先生他繼續說,當我在構思一個故事時,我會去思考對方到時會怎麼看到這作品,我會去想他會怎麼想,然後我會讓故事線稍稍偏離對方原本的預期,當然其中也許也可以讓對方先從理解一個角色,到對這角色有同感,並進一步設身處地想要一起解決眼前的困境,當然,更重要的是,在人們不預期的轉角,走出一個特別來賓。
 
「特別來賓?」,我問。
「特別來賓不一定是一個人啦,也可以是個事件」
 
他繼續娓娓道來,特別來賓是一種獎勵,獎勵觀看者一路辛苦的參與,提心吊膽或者感同身受的緊張,這時出現一個原本沒預期的狀況,給對方一個提醒,甚至一個安慰。
 
當然,如果可以,反派變成正派,然後,又成為反派,也是一種思考的可能,這會帶來樂趣,讓對方覺得自己很聰明,是創作者該做的事。
 
突然間,我覺得,這句話好熟悉,想了好一會兒,終於想起,是在讀電影研究所時一位教授說的,她說,「每次看亞倫雷奈的電影,都會讓我覺得自己好聰明,因為他讓我看到我腦中的風景,他的電影讓我去思考眼前的故事到底是什麼,然後當我想完之後,會覺得開心,因為我發現,我腦中是有風景的,」
 
記得,不是要讓人覺得說故事的好聰明
而是,要讓看的人覺得自己好聰明,
所以你不能給他可以預期的笨東西。
 
(你看,那個你不喜歡的廣告,是不是把你當白痴?)
 
(那你怎麼要求代理商給你你可以預期的______東西?)
 
(難道你覺得自己比世上所有人都聰明嗎?)
(當你覺得自己最聰明,那你一定不是世上最聰明的人)
 





【盧建彰著作】

 

 

 

1.《步由自主:歐洲篇》購書網址
2.《會說故事,讓世界聽你的:說一個動人故事,勝過跳針長篇大論!》購書網址
3.《總愛跑回台南去:去台南尋枝筆、吃根香腸、買本書、吃碗麵、嚐杯咖啡、跑個步、喝碗湯》購書網址
4.《願故事力與你同在》購書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