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1)就如同國際難民一樣,國家的界線已日漸模糊,行銷媒體的界線也已經模糊,還沒意識到這點的,誤以為自己還掌有絕對的話語權,或許,下一刻就會成為被流放的傳播難民。

《兩天半的麵店》圖片來源:Google圖片搜尋

(文/盧建彰)來得及說再見
紀錄片《來得及說再見》是讓人直視即將面對的時間,有些人選擇移開目光,但我建議,如果你從事的是跟人有關的領域,你該把這電影當作必修的學分,就算有點難,總比落難好。

《人類之子》是由導演阿方索在2006年拍的,你說他是誰?

好的,他就是拍電影《GRAVITY 地心引力》讓山卓布拉克在太空中漂流,並順便在奧斯卡橫掃各大獎項、甚至讓西恩潘在頒獎時因為太興奮脫口說出「是誰把綠卡給了這 son of…」,《人類之子》就是他的前一部電影。

《人類之子》描述在人類已經集體不孕,甚至最年輕的人類是18歲,意思是,全世界的人類已經有十八年沒有新生兒了,整個世界陷入資源搶奪一片混亂中,國家社會制度崩潰,只剩下英國還稍稍正常運作,但也被全球湧入的難民潮所影響,成為一個極度沒人性的地方。

難民?最近最被傳播的攝影作品,不就是位小男孩趴在海灘上?這部電影成功的預測了近九年後的人類現況,雖然,我猜導演應該不會為這感到高興。

眼看著片中主角克里夫歐文在脫序的世界裡奔走(真的有夠帥呀!),為了尋求更好的社會可能參與遊行,試著對抗威權,不知為何總讓我想對照現今的台灣。

當資源被剝奪浪費的真相被揭露後,人們會想要用自身力量改善,而那對於從事商業行銷的我們,難道不是個應該注意的潮流嗎?

我的意思是,你的消費者已經不再接受單方面的餵哺訊息,他們就是媒體,而傳統媒體的信用降低,效用也跟著降低了。

如果最被信服的新聞媒體都不再被完全接受了,那原本就被以懷疑眼光注視的商業行銷,又怎麼奢望說服人呢?

就如同國際難民一樣,國家的界線已日漸模糊,行銷媒體的界線也已經模糊,還沒意識到這點的,誤以為自己還掌有絕對的話語權,或許,下一刻就會成為被流放的傳播難民。

《兩天半的麵店》

我認為在這時代的傳播行銷者,必須比前輩們更在乎人,更像個人,過去可能是消費行為的觀察者,現在應該進一步成為社會行為觀察者,如果可以,最好還是個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再不濟事,至少得是個散文家。

劉克襄的《兩天半的麵店》,基本上是最直接的教材,不是散文的教科書,是廣告行銷的教材。

這書裡,文字優雅,最重要是易讀,你可以隨手拿起一篇讀,一定會讀完,甚至會想念出來,溫暖人味,有低迴有安慰,完全就是標準的長文案範例,大家常說現在人不讀長文案,我倒認為是現在比較少長文案的好作品,那可能是傳播者的怠惰和力有未逮,而不純然是閱聽者的選擇。

真的,劉老師的作品,不管是講述一家麵店、一個老車站、一碗冰、一片烏魚子,都非常上乘,雖然這樣形容不太尊敬,但那根本就是極佳的廣告文案,因為每個人都會被裡面的故事打動,都會想前往,在那個奇妙的空間和時間,重溫做人的樂趣。

越專業,越要像個人

我從旁邊偷偷地觀察,想汲取大師風采,我發現,他是先做一個人,接著才當作家。

在火車上,偶遇一位年少學員,他願意花時間深談,進到對方生命裡,可能對許多人來說是件無意義且無效率的事,還不如閉上眼睛睡覺,或者一直滑手機看別人臉書那種表層的近況分享,但他卻願意專注地去做,仔細地用心地對談,並不是因為倚老賣老給人生大道理建議,而是單純地像個人聆聽、關心。

我總覺得我們給物質太多時間,給人太少。
而且這「人」還包括我們自己,我們付出極多的工時,在工作上會議上對話,但很少花時間和家人、和自己對話,而面對萍水相逢的路人,更是不肯割捨片刻,而那,讓我們不管耳朵或眼睛,都開始狹隘,更麻煩的是,這也讓我們說不出動人故事,刻劃不出深刻畫面。

如果你很在意速度

這些天,我執行了一個案子,拍攝的影像量極大,接觸的人物更是很多,許多平日在我們眼前卻視而不見的人物,竟因此在螢幕上顯像,修著天花板的工人、在路旁操作水泥攪拌車的工人、菜市場裡賣魚的小販、在田裡清洗著翠綠長蔥的農人,我相信他們本來就存在,但快速為生活拼搏的我們,卻沒有辦法讓目光稍加停留在他們身上,這絕對是我們自己的損失,他們依然,活得自在愉快。

以前我想東西在辦公室,一整天十幾個小時下來,創造的只有工時沒有作品,現在,我寧可花時間在外面,在有人的地方,聊聊天,想法就來了,而且是他們自己來的,有的騎摩托車,有的開車,有的坐高鐵,有的搭飛機,總之,不管怎樣,都比我一個人坐在那裡想來得快,而且好,活生生的好。

最有意思的是,這些明明是來自於人們給我的靈感和想法,當我經過整理後,拿出來給他們,他們很願意買單,甚至有時給出些溢美之詞,我總覺得有種賺到了的感覺,畢竟,我什麼也沒做呀。

你願意給人時間,人就願意給你的作品時間。

最有效能的投資行為

如果你很在意速度,那你應該把時間投資在人身上,不是東西。
不要把時間過度花在看市調報告上,你光要搞清楚問卷裡的 bug,就得先請一個專業的除蟲公司,更別提看完之後,滿腦子只有一些片面的話語和數字,你還得花時間重新建構起一個真實的世界,因為光只有數字並無法成為你的作品,不管你是行銷、策略、創意人員。

寫下這段的同時,我又看到一位業界的資深創意總監,在塗鴉牆上寫著「FGD 報告真的是狗屁一堆....」,抱歉,有點直白,但我一字未改的原因,是想指出人們很容易在面對制式化的調查時說出不屬於自己的話,那是一種保衛機制。

而且套句行銷名作《文案發燒》的作者蘇立文說的,「到底誰會在週三晚上不和家人朋友吃飯去參加消費者座談只為了領一些車馬費?他們怎麼可能代表多數消費者?」,他說得直接(好大的膽子!),我倒持保留態度,我只能說,至少這行為已經脫離那消費者日常的行為軌跡了,你又怎能過度期待出來的報告,能夠忠實反應他日常的思考?

跟陌生人說話

就聊天吧。和你的消費者聊天,他們不防備時就是你的謬思女神;和你的消費者的媽媽聊天,她們看得最清楚;和和你的消費者的孩子聊天,他們最誠實;

我說了一堆,說不定你只覺得全是廢話,「啊陌生人就不想跟我說話啊」,我的建議是,雖然《別相信陌生人》這本小說很暢銷,電影也蠻好看的,但基本上,人們也許不相信陌生人,但還是願意跟陌生人說話的,只要你不具侵略性,衣裝整潔,(拜託,連我這種奇形怪狀的,人家都願意跟我說話了)

「啊我就不敢跟陌生人講話啊」,如果你這樣說的話,那請容我提醒你,當你選擇做行銷相關的工作,你的主要職掌就是跟陌生人說話,不管是行銷、公關、廣告,你的作品就是在跟陌生人講話,你總不好告訴當初面試你的主管說,「不好意思,我只能影響我的家人」,你一定得和陌生人對話,你一定可以和陌生人對話,否則,你拿的薪水,是來路不明的,因為你並沒有做到你對報酬的承諾。

對了,有個小 tip,如果你還是不想和陌生人說話,那很簡單,就讓他變成不是陌生人呀,你跟他講你自己的事,他就再也不是陌生人了,他就是熟人了,這可不是裝熟,而是真心誠意的把你的人生大事跟他分享,他就會輕易地告訴你他的故事。

真的,我以前都這樣追女朋友,希望你也可以追到你需要但不預期的故事。

雖然,我們都是某種程度的難民,但記得,如果可以,就跟世界求救吧,世界是開放的,可惜我們自己有時候不是。




【盧建彰著作】

 

1.《步由自主:歐洲篇》購書網址
2.《會說故事,讓世界聽你的:說一個動人故事,勝過跳針長篇大論!》購書網址
3.《總愛跑回台南去:去台南尋枝筆、吃根香腸、買本書、吃碗麵、嚐杯咖啡、跑個步、喝碗湯》購書網址
4.《願故事力與你同在》購書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