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號512期動腦雜誌)

數位媒體現在所面臨的是模糊與混亂,舉凡散亂的內容、機器人點擊、幽靈網站、惡意程式碼、廣告惡意置入等,猶如盤古開天之初,數位世界雖脫離了混沌,卻也有更多道德、誠信和媒體人專業素養等產業級問題,攸關整個媒體生態的安全。真的,你、我都禁不起造「假」成「真」時,那巨大的危機,將有多令人窒息? 

根據Gartner研究預測:2019年無法偵測加密流量中的惡意內容,資料外洩的平均成本將上升至380萬美元。

 

放眼望去,媒體數位化超倍速的發展歷程僅佔10年不到的時間,打破傳統媒體壟斷、群起的數位社群,都一一解構著廣告商和媒體代理商連結企業與消費者的角色,要是再不積極建立全產業的治理機制,我想,一場起因於「惡意」的內容浩劫將指日可待;已浮現的理由有四:

一、數位化企業內容攀升:
原本為保障隱私與安全的流量加密,恐間接成為掩護惡意活動的溫床。

二、可視性問題結構日益複雜:
多元的行動裝置帶來零碎的接觸點,媒體廣告業者越來越難掌握確切的閱聽轉換路徑。

三、私有交易市場(PMP,Private Market Place):
結合傳統廣告企劃和程式化購買的廣告投放方式,極須有第三方監測、數據認證為基礎,規避不確定與模糊。

四、無效的廣告流量:
非真人的流量對廣告主不具意義之外,難掌握廣告真正露出位置,使商損難以衡量。

台灣媒體下一步改革勢必以提升「數據可信度」為核心,突破直播、串流、影音、社群等技術導向之新興媒體,因素養良莠不齊所造成之種種品牌困境,實有必要在這樣的時間點下,協同處於媒體生態的夥伴們推出「全媒體白皮書」。

趕在問題完全無法解決之前,作一個老媒體人的深情告白,而一切的起點應須從環境與生態改變開始,深入淺出探討全通路時代下的媒體營運,對平面、數位、電視、戶外、廣播之目前各媒體認證作法做一總覽式報告後,成為向政府暨相關單位提出媒體產業未來可改善的空間提出趨勢建言,以提升媒體交易之整體潔淨度!


作者為中華民國傳媒稽核認證會常務董事
歡迎連絡:官網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