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1)近幾年台灣電影市場熱潮,在各類媒體中成為特別的亮點。有哪些統計數字值得注意?報紙、電視新聞台的發展,又有哪些變化?

圖/ prayitno@flickr

(Brain.com 2012-02-21)網路出現10餘年來,傳統媒體受到網路即時性、無邊界性的強力衝擊,已出現逐年疲乏的狀態。隨著網路人口逐年增加,傳統媒體的使用率則出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由台灣傳播學術界執行的「台灣傳播調查資料庫」,針對全台民眾各項傳播行為進行全盤性調查,資料顯示,在報紙、雜誌、廣播這些傳統媒體的使用率上,皆已呈現大幅衰退的狀態;然而,就在大家推測傳統媒體終將被網路所取代的同時,上電影院看電影這項傳統活動,卻跌破專家眼鏡,呈現回春的現象,資料顯示,在去年一年中,就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曾經進入電影院觀看電影。

電影產業回春 觀影人潮漸增
在看電影這項媒介行為上,比起2008年僅有35.6%的民眾在一年內曾經進過電影院看電影,2012年的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年內曾進過電影院看電影的人數,比例達到50.2%,顯示民眾進電影院看電影的意願有所提升(圖一)。而在電影的觀看方式中,除了進電影院觀看電影外,也有48.6%的民眾選擇利用錄影帶、影碟、DVD及串流(PPS、土豆網)的方式觀賞電影。

圖一:台灣民眾進電影院觀影比率


電影選擇男女大不同 男重動作女重情感
那台灣民眾進電影院又多會選擇哪種電影呢?從資料顯示,台灣民眾進電影院觀看的電影類型,比例最高為「動作片」,其次依序為「喜劇片」、「愛情文藝片」、「科幻片」、「戰爭片」(圖二)。

若依性別來看,男性進電影院最常看的類型為劇情節奏較緊湊、呈現警匪追逐、爆破…等較具畫面張力的「動作片」(17.4%);女性最常看的電影類型部分,則是以偏向靜態、演員劇情情感表達豐沛的類型為主,但一般以為最能吸引女性觀眾注意的「愛情文藝片」(16.2%)倒是僅佔了第二名的位子,意外拔得頭籌的類型則是適合闔家觀賞的「喜劇片」(16.5%)。

圖二:台灣民眾最常觀看的電影類型比例


3D新科技加持 電影地位無可取代
而在現在電影票價動輒2、300元,甚至400多元的狀況下,看電影其實相對是個需要相當花費的休閒娛樂,但為何民眾還是願意買單進電影院呢?

從民眾最常觀影的五大類型電影中,擁有極具震撼力的警匪追逐、爆炸、烽火及特效場面的電影類型─動作片、科幻片、戰爭片便佔了其中3項,顯示出在相當程度的花費下,進電影院除了為了娛樂放鬆外,電影院所擁有的高級影音設備,以及現在最流行的3D科技所呈現的聲光影音效果,都是家中電視機或是電腦無法呈現的,也成為民眾進電影院的主要考量之一。

因此,在一片傳統媒體終將被網路所取代及面臨轉型的聲浪中,電影這最古老的傳統媒體在新科技的輔助下,目前倒是暫時安穩地躲過網路所帶來的衝擊。

網路互動留給朋友 面對面時間為家人專屬
除了電影,以往傳統的溝通行為模式仍同樣保持極高的比例。資料顯示,有95.4%的民眾會使用面對面的方式與他人聊天;聊天對象最高比例為家人、親戚,共有40.6%,其次為朋友,共36.8%。

會透過電話(包含行動通訊)方式聊天的民眾比例則為96.8%,其資料顯示,目前台灣民眾已有高達94.4%的人擁有手機,其中通話對象比例最高為朋友(48.6%),緊追在後的則為家人,有42.3%的比例。手機除了通話外,有高達6成的受訪者表示,手機上有些功能,他們始終不知道如何使用。(圖三)

但隨著網路使用的普及化,人際溝通的行為版圖仍舊起了極大變化。以往,電話是和朋友聯絡的最佳工具,隨著網路的普及,以及網路本身所特有的無疆界性及便利性,網路已逐漸成為台灣民眾和朋友維繫友誼的主要工具。

此次調查數據顯示,有高達83.2%的民眾會透過網路,以語音及文字的方式與他人聊天,而聊天的對象,有高達71.4%是朋友,而位居第二位的家人、親戚則是以16.8%的比例遠遠落在後頭,顯示網路在維持友誼互動行為上的重要性。

圖三:台灣民眾溝通模式比例


報紙閱讀率下降 讀者流向網路版
在報紙方面,今年調查數據顯示,已有37.6%的民眾不再閱讀紙本報紙(圖四),有閱讀紙本報紙的民眾,其每日閱讀時間,從2003年調查的38.94分鐘,到2008年調查的24.47分鐘,降至今年每天閱讀22.72分鐘,其閱讀時間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而目前台灣民眾最常閱讀的報紙,為蘋果日報、自由時報、聯合報、中國時報。

圖四:台灣民眾紙本報紙閱讀率


而紙本報紙的讀者群,極有可能轉向閱覽網路新聞,因為在網路新聞方面,台灣有55%的民眾會上網瀏覽網路新聞,其每天瀏覽時間平均為18分鐘,而民眾最常瀏覽的新聞網站為「Yahoo!奇摩」,比例高達53.1%。

傳統媒體式微 閱聽眾漸流失
雜誌方面,調查資料顯示,有閱讀雜誌的民眾比例從2003年的82.5%,至今年的42.9%,呈現巨幅的下降(圖五)。其次,在網路上閱讀雜誌的風氣也不普及,僅有16.8%的民眾會在網路上閱讀雜誌內容。

圖五:台灣民眾紙本雜誌閱讀率


廣播方面,今年調查顯示,有聽廣播的民眾,僅佔39.9%,比起2003年,有聽廣播的民眾高達85.9%,呈現大幅的下降(圖六)。而民眾每日聽廣播的平均時間,也從2003年的176.56分鐘,至2008年的92.8分鐘,降至今年的20.58分鐘。

圖六:台灣民眾廣播收聽率


在電視新聞方面,觀看電視新聞的民眾比例,從2003年的96.1%,2008年的97%,到今年的89.3%,呈現小幅的下降(圖七);但每天平均觀看電視新聞的時間,則是呈現大幅的下降,從2003年的67.71分鐘,2008年的40.28分鐘,至今年的11.19分鐘。

而其中最多人觀看的電視新聞台為TVBS,比例為18.7%,依序為中天新聞台,13.6%;民視,8.4%;中視,8.1%;三立新聞台,7.9%。

圖七:台灣民眾電視新聞收看率


寬頻/無線政策施行 電視收看選擇增
另外,台灣民眾在看電視的傳播行為方面,有高達92.5%的民眾,會在週間(週一至週五)觀看電視,會在週末觀看電視的民眾則有90.4%。而隨著MOD及無線電視數位化的施行,民眾申裝有線電視的比例成小幅的下降,從2008年的84.3%,降至今年的79.6%;而今年使用無線數位機上盒收看電視節目的民眾比例為11.5%(圖八)。

圖八:台灣民眾電視各收看方式比例


而在現今有線電視高達100多台,24小時皆有節目播送的情形下,台灣民眾最常收看的節目類型又為何?從資料顯示,台灣民眾最常觀看的節目類型依序為「新聞類」、「綜藝娛樂類」、「財經消費類、「家庭體育醫藥」、「教育知識類」(圖九)。

圖九:台灣民眾最常收看的電視節目類型比例


綜觀以上傳統媒體行為的轉變,可發現傳統媒體的逐漸式微,舉凡紙本報紙、雜誌、廣播等傳統媒體的使用率,大部分都處在每年遞減的狀態,而如此的狀態可想像出網路新興媒體對於傳統媒體的衝擊,但網路是否將會全面取代傳統媒體?從電影院觀影調查的資料來看,這種需要高級設備才能提供的聲光體驗,是網路無法提供的,加上目前社會中仍存在的數位落差及各種環境因素來看,傳統媒體是否終將被網路全盤接收,仍是個有待觀察及討論的課題。


附註:
原由國科會委託中研院「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五年執行一次的「傳播行為」全台面訪調查,自2011年開始獨立為「台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並由傳播學門的學者組成委員會進行每年一次的調查。「台灣傳播調查資料庫」延續「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的精神,為一長期性學術調查計畫。為更精確追蹤傳播行為變遷的節律,「台灣傳播調查資料庫」將每隔五年進行一次的定期調查,自2012年改為每年進行,同時每年得以不同次主題切入,深入描述台灣閱聽眾媒體使用的輪廓。而每六年得以輪調一次調查的次主題,以建立更完整的長期資料庫,有助於對台灣傳播現況與可能發展作全盤性的分析或理論的建構,並作為政府擬定政策的參考。

此計畫於去年暑假以面訪的方式進行調查訪問。針對台灣地區年滿十八歲及以上的中華民國國民為研究母體,並以台灣地區戶籍資料檔為抽樣名冊(sampling frame),使用分層等機率三階段抽樣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 PPS)進行抽樣。此期計畫調查執行期間於2012年7月1日開始進行,並於2012年9月10日結束調查,回收有效樣本2000份。

這份資料庫將於2013年暑假開放給一般民眾查詢,查詢網址為:http://www.crctaiwan.nccu.edu.tw

想要知道更詳細的資訊歡迎聯絡 陳琬欣小姐
TEL:02-2939-3091#67551
e-mail:ccyndy2002@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