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夜市文化中外聞名,雖不是每一個夜市都像士林夜市那麼有名,但每個夜市能長久存在,必然有些特色或地緣關係支持。

圖/http2007@flickr
(文/溫慕垚)士林夜市一向是台北著名的景點,近年來更是外國觀光團與大陸觀光客的必選之地,常常一天擠進十萬人次。雖然日前有人批評士林夜市的東西變難吃了,但談到台北甚至是全台灣的夜市,士林夜市有著不可動搖的知名地位。

今年十一月起,台北市政府要將士林夜市遷到新址,而且是在地下室,引起了輿論的諸多批評,擔心會重蹈建成圓環的後轍。其實士林夜市已遷過幾次,記得小時侯的士林夜市比較靠近士林著名的媽祖廟──慈誠宮,而且是在一個大鐵棚裡面,雖然很擠很熱,但東西很好吃,即使環境不是很整潔,但卻是我到士林必去的地方。

近年來,我到士林夜市的次數大幅降低,一個原因是發現其他夜市的東西更有特色(個人偏好),而且太多的觀光客擁入,也降低了我到士林夜市的意願,因為不想跟一堆觀光客人擠人,而未來士林夜市若搬到地下室,我會再去的機會應該更少吧。

其實,士林夜市最大的殺手,倒不是搬不搬到地下室,而是原本的夜市文化正在消失。由於大量的觀光客聞名而至,而觀光導覽上對士林夜市的描述多是大餅包小餅或是生炒花枝等知名小吃,導致攤商(不管是新舊攤商)為了招攬觀光客,紛紛改賣少數幾樣小吃(這也算是消費者導向吧),形成士林夜市的小吃選擇愈來愈少,也讓喜歡美食的消費者失去了到士林夜市的動機。

個人覺得,士林夜市不致於因為搬到地下室就消失,因為士林夜市擁有高知名度,至少可以撐一陣子,但士林夜市可以分析一下客源,近年來是否外國(含大陸)觀光客的比例愈來愈高,而本地的消費者大幅降低,這代表了原本的夜市文化正在消失。外國觀光客會按圖索驥,即搬到地下室,只要觀光導覽繼續介紹,或許未來還不致快速大幅減少,但台灣本地的觀光客,卻會因為夜市本身特色的質變,或是外來觀光客的排擠,而大量減少(現在已經是這樣了),這是否是士林夜市經營與主管單位所希望的呢?

台灣的夜市文化中外聞名,雖不是每一個夜市都像士林夜市那麼有名,但每個夜市能長久存在,必然有些特色或地緣關係支持。像日前到澎湖旅遊,晚上前往馬公夜市,十餘攤的小夜市,與台北的夜市相較,實在沒有特色,但就靠觀光客而活了下來。士林夜市搬到地下室後,除了有安全上的顧慮,與攤位數是否足夠的擔憂外,最主要,還是士林夜市的特色是否還能維持。只要特色仍在,就有機會繼續經營下去,最怕是數年後,整個士林夜市都只有賣生炒花枝與大餅包小餅,連觀光客都覺得無趣而止步,口碑一但傳開了,即使是再重見光明回到地上,也已於事無補。

暑假已近尾聲,許多父母正排定全家出遊計劃。台灣高鐵近日不斷強打高鐵假期的廣告,企圖分食暑期旅遊的大餅。一個交通運輸單位整合了旅遊的上下游單位,有著什麼樣的意義與商機?下週跟各位讀者分享。當然,也歡迎讀者來信告知希望我分享的行銷議題。(溫慕垚現任動腦專欄作家)

註:閱讀後有許多感想要抒發嗎?以下提供兩個問題讓大家思考:
1. 你覺得士林夜市會因為搬到地下室而消失嗎?
2. 你覺得有什麼行銷事件或現象,希望作者能提出來分析及分享?


或者,你有其他更犀利的觀點或觀察,歡迎上動腦Facebook踴躍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