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網站之所以興起,主要是打破了實際的距離,讓「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網路上快速的交流。但當「志同道合」的人太多,或是商業行為的介入,都會使得網友在使用社群網站時有更多的考量,而逐漸對社群網站卻步。

圖/ stoneysteiner@flickr
(文/溫慕垚)近年來社群網站蓬勃發展,包括討論型的社群網站(如Mobile 01、巴哈姆特等)愈來愈大、部落格的數量快速增加、臉書(Facebook)在台灣的人數已超過700萬人等,在在都顯示社群網站已成為現代人重要的溝通及社會化工具。

但根據科技網站Inside的研究報告,臉書在過去兩個月以來,全球的成長速度變慢,甚至在今年5月於北美地區流失了750萬的用戶。綜合上述的現象,表示社群網站雖然在繼續成長,但性質及用途在未來應該會有些改變。

例如Mobile 01及巴哈姆特等專業社群網站,儼然成為購買3C商品及線上遊戲玩家在消費前的重要參考,但也由於品牌行銷的介入愈來愈深,像是開箱文置入或是網路寫手等,在未來的公信力將會受到質疑;盛極一時的部落格,由於臉書及Yahoo!等入口網站提供方便的格式,使得部落格逐漸個人化,只要你願意,自己就可以有個部落格,這將會漸漸稀釋知名部落格的流量;臉書雖然在台灣擁有700萬會員,但隨著個人資料保護觀念的提昇,對於臉書未來的流量將會是不利的影響。

社群網站之所以興起,主要是打破了實際的距離,讓「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網路上快速的交流。但當「志同道合」的人太多,或是商業行為的介入,都會使得網友在使用社群網站時有更多的考量,而逐漸對社群網站卻步。

不過,網路成為主流媒體已是事實,只是未來的網路不能只以「媒體」視之。網路是一個「溝通」的平台,與其主導其走向,不如順勢而為。「媒體」的角度是想辦法(或是強迫)讓網友接受一個訊息,但「溝通」的角度則是釋出一個訊息,讓網友自己決定如何去傳播與討論。雖然「溝通」看似失去了主導性,但卻是網友可以接受的方式,因為在網路的世界中,每個網友都是主人,不希望被外力所干擾,甚至是欺騙(行銷在某些層面也是種欺騙)。「媒體」的角度即使說了自己想說的,但卻未必是網友想聽的,甚至讓網友形成反感,而加速負面傳播。

要如何透過網路「溝通」呢?關鍵就在於不是說一個好聽的肯定句,而是提出一個引起網友自然討論的疑問句。未來要透過網路行銷,就要更了解網友在想什麼及要什麼,然後將自己商品以適合的方式及話題「請」網友發表自己的意見去傳播及討論,才能發揮網路最大的效果。至於傳播的結果是正面還是負面,將回歸到產品本身,諷刺的是,產品一直是消費者購買與否的關鍵,但太多的行銷手法製造了產品的假象,而讓許多品牌迷失了產品本身才是重點的初衷,將希望寄於廣告行銷,但網路的未來,將迫使品牌認清自己商品力的現實,唯有符合需求的商品,才能在網路的傳播中勝出,這對行銷而言,倒也是椿好事。

近日御茶園推出了新系列廣告,以一個女生求職的過程,夾雜日文來呈現出一些生活觀,與茶裏王的上班族輕鬆的調性,有著同中求異的差別,下週將針對這兩大品牌的行銷提出個人看法,也歡迎各位讀者提出希望分享的議題。(溫慕垚現任動腦專欄作家)


註:閱讀後有許多感想要抒發嗎?以下提供兩個問題讓大家思考:
1. 你覺得Facebook在台灣的使用人數會一直增加下去嗎?
2. 你覺得有什麼行銷事件或現象,希望作者能提出來分析及分享?
或者,你有其他更犀利的觀點或觀察,歡迎上動腦Facebook踴躍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