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夢想能有多大﹖會有多遠﹖影響有多深﹖可以持續多久﹖如果是一個企業呢﹖會做出什麼樣的廣告呢﹖

  記得許多年前﹐一個大案子經多次提案未過﹐又在時間的壓力下﹐連著幾天的不眠不休﹐終於擠出了幾個自己以為是符合客戶需求的點子﹐卻被我當時的老闆全盤推翻﹐理由是這叫做應付方法﹐但不叫創意想法。

  然後他說了一個比喻讓我現在依然銘記在心﹐而且常拿來檢驗自己。科學家們為了了解跳蚤的習性是天生如此﹐還是後天可以改變的。於是做了實驗﹐先放了一堆跳蚤在一個固定空間裡隨其自由跳躍﹐然後找出跳蚤每跳一次的平均高度﹐隨即往下幾公分處放了一個透明隔版﹐於是跳蚤們再次跳躍時都撞到了那個隔板。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幾乎所有的跳蚤都不再撞板﹐它們已經自動往下修正在安全高度﹐於是科學家再依次往下加隔板﹐跳蚤也都依次修正它們的跳躍高度直到不撞板。

  最後﹐當科學家拿掉所有隔板時﹐這些跳蚤再也跳不出他們最原本能力所及的高度了。

夢想是要被試鍊的 

  夢想其實是上帝賦於人最大的能力之一﹐讓人生有了方向﹐有了前進的動力來源。可是這麼好的恩賜﹐卻被我們自己的現實經驗與規則慣性慢慢地扼殺了﹐而扼殺夢想的不是別人﹐不是環境而是你自己。因為夢想是要被試鍊的﹐沒經過試鍊的夢想就是空想。

  一個人對夢想的堅持何其所難﹐若是一個企業呢﹖用夢想這種不具體且空泛的理念﹐去推動一個大體制的運轉﹐應該是難上加難吧﹗但我認為夢想不只是一個人的天生能力﹐更可以是一種獨特的魅力﹐不但可以吸引一些有夢想的人形成團隊﹐還可激發更多的潛藏的夢想。何其有幸地﹐在我曾經合作的客戶中就遇見一個以夢想為精神的企業。

想像夢想的實踐 

  在2003年的坎城廣告獎中乍見它們海外的作品得獎了﹐除了喚起我對堅持夢想的記憶﹐更讓我看見了以夢想展現的影響力以及持續力。影片很簡單﹑很安靜像一篇淺顯易懂的詩章﹐以片段片段的畫面所構成(我還依稀記得其中片斷﹐可惡﹐竟然找不到資料)﹐看似輕描淡寫卻隱藏玄機。筆直的公路上有著一盞路燈﹐但沒亮﹐直到車子通過才亮起﹐車過之後隨即暗了﹔家裡的電風扇﹐停著﹐人一經過就風扇順著人的方向搖擺動了起來﹔警衛室裡﹐警衛轉頭端桌上咖啡﹐本在他眼前的螢幕關了﹐等他回身螢幕又馬上啟動﹔捷運站裡﹐燈全暗﹐只有等候區有人的地方亮著燈﹐捷運車廂進站﹐燈隨即亮起﹐駛離後捷運站又全熄燈……類似的畫面不斷接續﹐最後說道﹕「能源若只用在該用的時間與地方﹐那我們不就能省更多的能源嗎﹖」

  讓我想起多年前﹐為了解新車上市的研發理念﹐去到日本HONDA上課時他們所說的﹕「我們是因為要實現奔馳的夢想﹐所以我們造車﹐而造車我們只做該做的﹐把該做的做到最好﹐只為奔馳而不做多餘的」﹐「Power of dreams」的理念是他們不變的堅持﹐這是理念﹐崇高而可敬﹐但落到現實中呢﹖

日常瑣事的啟示
   我們再看另一支名為「Every day」的廣告影片﹐一樣是片段的結構﹐卻是每天生活中每個小細節的極大化﹐畫面除了商品以外全部都以特寫串聯﹐節奏輕快流暢。

  內容說著﹕七點半的鬧鐘﹔水龍頭打開﹑關緊﹔固定放在漱口杯的牙刷﹔正在煮開水的電熱壺﹔被沖泡的茶包……(很無聊吧﹐我就省略帶過吧﹗但這不就是你每一天的開始嗎﹖)……接下來出門上鎖﹔啟動車子﹔打方向燈﹔進辦公室按識別碼﹑打電話﹔看錶準備午休﹔掏錢包買簡餐﹔喝飲料﹔記事情﹑簽署文件(或是無聊地塗鴉)。
  
  (好啦﹗辦公室的細節你很清楚﹐再省略不提﹐終於要下班了)……離開辦公室下電梯﹔再次啟動車子﹔開音響﹑雨刷(哈哈﹐下班了當然要放輕鬆﹐雖然下著雨)﹔回到家開瓶酒(慶祝下班﹖)﹔刷牙﹔十二點前上床﹐然後明天又是同樣的開始。整支影片只說著「為什麼讓工作運作得更好﹐我們就愈覺得理所當然。」

要用不平凡的心生活 

  平常的生活有著不平凡的心﹐夢想其實更應該說是一種態度﹐一種可以讓事情更美好的執著。因為夢想﹐所以我們有了觀點﹐也就會產生動力﹐夢想的實踐是累積而不是一蹴可幾。

  我們今天所享有的這一切美好事務﹐不就是這些夢想家創造累積出來的嗎﹖不要覺得自己平凡﹐即使覺得在工作在生活上﹐已經被壓榨得像隻可憐不敢跳的跳蚤﹐但至少要做一隻有夢想的跳蚤﹐每天持續鍛鍊腿力﹐因為你不知道或許明天﹐隔板就會被移開。

《資料來源:動腦雜誌344期/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