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號528期動腦雜誌)

中國武漢病毒肆虐,疫情嚴重影響世界。台灣雖醫療防疫因應得宜仍不免人心惶惶,生活普遍受到影響。各國從封城到鎖國,無不戰戰兢兢。活絡的經濟發展陷於困頓,生産、消費都呈現受挫景況。這個時際,廣告能貢獻什麼? 

廣告人為商品和服務提供行銷與傳播策略與方案,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樑。廣告表現的創意具有力學——亦即某種産業工程;美學——亦即藝術形式;哲學——倫理價值、人間性。

 

商品廣告之外,企業廣告之被重視,即因為呈示了生産者、服務提供者的形象,以達致更高層次的溝通、交流位置。自由市場的企業主,並不是唯有經由商品廣告提供的訴求,才能創造業積。在技術水平逐漸均質化時,企業主的被認同,對品牌效益更有提升。

曾有美國詩人,以「企業靈魂的重新追尋」作為「心的覺醒」,對許多企業的經營、管理高層,透過閱讀詩歌,開啟偏執於商業,忽略文化的視野。企業在消費者逐漸成為生活者,在社會變遷中逐漸具有文化意識時,也應開啟新的觀照視野。在疫情仍嚴峻,市場普遍低迷時,以有意義的動人形式與消費者、生活者對話。

這個時際,企業應該以非商品廣告,以意見廣告的形式,用「企業廣告」連結大衆社會——這是你的消費者,或潛在消費對象。對應疫情的影響,經由企業廣告提供意見:關心、支持、鼓勵與你的市場——相應的是社會,或是國家,在台灣當然是台灣人民以及政府形構的共同體了。小而美的台灣這邊國家,被拒於WHO之外,正顯示動人的風景。

廣告常被認為只是大眾消費的逐利次文化現象,或說助長物化的傳播工程。這個時際,廣告人,廣告主應該挺身而出。不只隨著市場低迷而噤聲不語,而是合作進行動人的文化演出。台灣這邊社會、這個國家,若能在廣告呈現某種具有經濟效應的文化運動,一定能開啟新的社會與國家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