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號524期動腦雜誌)數位環境下,大眾每天接受龐大資訊,廣告行銷不是做得多、做得大就有用。但也拜數位科技之賜,有越來越多的數位工具可以幫助行銷人,抓出更清晰的消費者輪廓、找到精準有效的溝通渠道。時下有哪些解決方案,能牢牢抓住顧客的心?2020市場又將會產生哪些變化?

2020年,下一個十年的起點,面對瞬息萬變的數位環境,以及難以捉摸的消費需求,商業市場將怎麼利用數位工具,抓準人性洞察?在最壞也是最好的時代,做出最好的市場決策。

動腦雜誌、台灣廣告主協會所主辦的「2020消費大趨勢論壇」,於11月7日在大直典華盛大展開,邀請全球測量公司尼爾森,獨家解析2020全球及台灣消費趨勢報告,並由春樹科技、麟數據、家樂福、富盈數據、偉門智威、堯智科技管理顧問、創業家兄弟及91APP,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提供最適切的行銷解決方案,剖析「消費趨勢的未來進行式」。

 

論壇開始前,動腦雜誌發行人吳進生致詞道:「創意不是用頭想出來的,而是用腳想出來的,就像今天大家走來典華聚在一起,激盪創意。」以熱烈歡迎與會來賓的到來,共同激發出最好的創意。


2020消費大趨勢論壇活動現場


動腦雜誌發行人吳進生致詞

【趨勢報告】


追求好品質好體驗 韓國消費市場快速變動中
論壇一開始,由尼爾森韓國消費者洞察負責人Doo Young Lee分享韓國消費趨勢。Doo Young Lee表示,韓國市場跟文化改變快速,零售業者面臨難以做決策的挑戰,台灣跟韓國市場有許多相似之處,相信從韓國經驗中可以看見台灣機會。


尼爾森韓國消費者洞察負責人 Doo Young Lee

韓國是全球電商銷售佔比最高的國家(20%),2000年以書籍、旅遊跟票券的商務,開始活絡電商市場。Doo Young Lee提到,最初因價格便宜、便利而帶動電商成長;現在消費者重視購物體驗、客製化商品,選購品項也出現生鮮食品、家用烹調食品。

不過,他也指出,韓國電商目前仍以嬰兒用品、家用品等快消品為主;生鮮食品比例雖低,但年輕族群因不擅於挑選生鮮食品,未來可以期待他們會透過電商選購相關產品。

另外,隨著韓國獨自用餐的風氣漸升,便利商店的環境空間、服務與多樣餐點,成為人們獨自用餐的首選之處,也是便利商店新的市場機會。根據尼爾森調查,便利商店單人餐桌使用比例,從2015年的55%,一路上升到2018年已有70%。

除了通路趨勢外,Doo Young Lee也以「物有所值」、「安全性」及「便利性」點出消費者所期待的產品價值。像是「便利性」,不得不談韓國家用烹調食品的發展。他表示,現今消費者不僅尋求便利、品質好,更追求「文化體驗」,因此市場上有多樣化商品,如印度風味餐點,亦有知名餐廳、主廚將招牌菜做成料理組合。

餐點DIY配送服務市場也順勢成長,配送業者將料理所需食材一次準備好,消費者只需開箱處理食材,跟著簡單步驟就能享受做菜、品嚐美味料理。

最後,Doo Young Lee談到,面對多變的消費趨勢,品牌必須釐清線上、線下通路角色,留意消費者細微改變,從中找到商業機會,再用宏觀角度思考商業策略。而比起產品的功能性,品牌的情感價值,是更重要的溝通關鍵。

【趨勢報告】


2020媒體使用五大趨勢 一致性指標是洞察關鍵
數位浪潮改變人們的媒體使用習慣,也影響品牌與大眾溝通的方式。尼爾森數位產業亞太區負責人Alex Smith以尼爾森的全球及台灣調查報告,針對「2020媒體使用大趨勢」進行深入剖析。


尼爾森數位產業亞太區負責人 Alex Smith

Alex Smith談到,現在行銷人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制定好的媒體使用策略,而做出決定也變得更難。這次Alex Smith帶來五項重點趨勢,希望幫助品牌及行銷人調整出絕佳步調,為2020年帶來成功的行銷效益。

趨勢一、消費者媒體使用日趨碎片化
Alex Smith表示,相比過去較簡單的廣告溝通,如今多樣的媒體、裝置供大眾使用,讓廣告可以出現在多項渠道,行銷溝通從「一(渠道)對多(受眾)」變成「多對一」。

面對多元且多量的媒體環境,Alex Smith建議,需建立一致性的測量指標。由於同樣的行銷活動,可能使用不同的媒體呈現,將多管道的媒體使用效益整合,方可作為下次決策的基礎。

趨勢二、媒體使用持續成長 但速度趨緩
根據尼爾森在美國的媒體使用調查,18歲以上成人,平均每天媒體使用時間,從2018年的11小時6分鐘,在2019年增加至11小時27分鐘。主因是人們透過手機、電腦使用App及瀏覽網站的時間大幅增加。

Alex Smith表示,數位媒體使用時間增加,促使數位為主的媒體花費增加,成為數位行銷人的絕佳機會。不過,如何企劃媒體策略、購買媒體變得更加困難。「多少人」、「多頻繁」及「多久時間」都是最基本也最難回答的問題。Alex Smith再次提到,「一致性指標」依然是決策的重要關鍵。 

趨勢三、電視並未凋零 未來以影音形式存在
雖然串流媒體正在快速成長,但傳統電視的收視時間仍有優勢。根據尼爾森收視報告,平均5小時46分鐘的影音收看時間裡,傳統電視的收看時間就佔了4小時27分鐘。

不過,串流媒體的成長,正挑戰傳統電視。台灣目前擁有串流播放裝置或智慧電視的比例,從2017年37%,到在2019年成長至41%,且尚有成長空間,並有望提升整體收視時間。

趨勢四、選看內容的過程有跡可循
延續串流媒體的趨勢,Alex Smith提到,多數串流媒體使用者是利用搜尋決定觀看內容。像是18歲到34歲串流媒體使用者,平均願意花9.4小時收看影音內容;在搜尋內容過程中,有45%會瀏覽訂閱服務提供的選單;另有28%決定不看影音,改去做其他事情。

Alex Smith表示,當他們在進行搜尋時,反應了他們的個人化需求,品牌可以接觸到不同的受眾,建立一對一的對話連結。

趨勢五、值得關注的科技趨勢──智慧音箱
「創新科技,讓人們可以無縫地接觸內容。」最後,Alex Smith提到「智慧音箱」,隨著Google助理、亞馬遜Alexa等智慧語音工具推出,人們可以享受跨平台內容,如聽音樂、聽新聞、搜尋資訊,甚至學做料理。

他表示,智慧音箱是2020具有潛力的行銷工具,品牌可以整合現有內容或廣告消息,為消費者帶來無縫體驗。

【行銷解決方案】


剖析社群新趨勢 2020行銷五攻略
遠瞻2020年的消費趨勢前,春樹科技營運長兼共同創辦人林益成,帶來賓回顧他認為2019年最成功的社群行銷案例──由教育部企劃的「#你的標籤我的驕傲」。接著分享中元節檔期,春樹科技為家樂福規劃的廣告影片,在社群上吸引逾460萬的觀看數和6千次的分享。由此去談多數品牌為何要做社群行銷,以及未來社群是否仍是行銷的最佳場域。


春樹科技營運長兼共同創辦人 林益成

林益成指出,眾多品牌經營社群平台,看中的是社群「免費」的特性。但其實不然,就他個人觀察,近幾年Facebook的觸及率逐漸下滑,光是比較兩個同樣有百萬粉絲數的專頁,就能發現兩者的觸及率可能有很大差異。

而品牌是否該放棄社群行銷轉移陣地?對此林益成仍持樂觀態度。根據數據顯示,現代人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遠高於收看電視的時間。其中,Facebook、LINE、YouTube仍是各年齡層最常使用的社群平台前三名,另Instagram的使用率在25歲以下的族群中,有急起直追的趨勢。

因此,2020年該如何在百花齊放的社群平台中,選對管道做行銷,有什麼趨勢值得注意和把握?林益成不藏私地提供了五大法門,從社群經營策略到新科技的應用一一說明。他形容,經營社群就如同找對象,需處心積慮爭取消費者的認同,並鼓勵大家「做祖克柏肚裡的蛔蟲」。如此一來,當社群平台政策改變時,才能即時找出有效策略作因應。

2020社群行銷經營5大法門
攻略一、精準的社群策略

了解每個社群平台的特質後,選擇容易觸及品牌客群的平台,並思考每一種平台分別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再依據主力和潛在受眾,設計不同風格和內容的貼文,例如商品介紹、時事梗文、生活趣味等。

攻略二、共鳴人心的內容
摒棄華文美圖才能吸引消費者的觀念,把握「For Good」、「For Fun」、「For Useful」三原則,在廣告內置入「社群因子」,創造可被討論、有實用性、能提升社交價值、帶起流行風向的內容。

攻略三、對演算法的敏銳
粉絲數量不再是決定性關鍵,留言、分享等與粉絲的實際互動,更能有效提高觸及率。品牌應觀察Facebook演算法來調整發佈的內容,如在今年,3分鐘以上影片能獲得較高的流量。

攻略四、廣告優化的技術
改變「臉書是免費,內容為王」的思維。事實上,即便有好的素材,不投廣告就沒有觸及;付費投放廣告,內容的免費觸及也會更高。

攻略五、2020的新玩意
「訊息分眾、AR、ROL」是值得注意的新趨勢。LINE2.0升級、Facebook的新推播政策,都將改變品牌的行銷策略;AR濾鏡功能也有機會被大量使用。緊接社群將取消按讚功能,因此ROL(Real Opinion Leader)的網路口碑行銷愈來愈重要,社群和口碑行銷的界線將愈加模糊。

【行銷解決方案】


《返校》數據行銷:你是忘記了有數據,還是害怕整合不起來?
本次論壇LnData麟數據科技策略長謝佩芳,帶來日前台灣第一款熱門國產遊戲改編電影之《返校》數據行銷案例,與來賓分享如何透過數據整合結果,一步步打造影視產業行銷策略,讓後續每個品牌活動都種下「關鍵觸發」的種子,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契機下,達到「品牌全壘打」的好成績。


LnData麟數據科技策略長 謝佩芳

如何在短時間內讓有限預算效益極大化?首先,於上映前兩個月,透過社群輿情分析,除事前掌握網友討論風向,也頗析受眾於電影中的期待元素,不僅能優化社群溝通方向,更透過細緻分群來提供行銷策略;上映前兩週,可視為最關鍵期間,以收集線下展覽數據並同步進行問卷調查,深入了解市場大眾於電影上映前看法與其意願;最後,在電影上映後,除持續掌握社群發酵內容,更運用危機預警來即時回報惡意攻擊的文章,進行萬全準備。

首先第一階段為投其所好分眾溝通。謝佩芳表示,除掌握社群熱門討論議題,將有興趣觀眾精細分群才是關鍵。因此,透過貼文留言語意分析,針對不同族群提供對應素材,提高進院觀賞意願,如遊戲玩家,建議多引用電影中台灣民俗道具作為廣告素材,創造「還原度高」等相關討論聲量;或於中高齡族群,可多強調其經歷時代背景引發共感。

第二階段則是映前問卷調查與競品分析,以延續電影發酵熱度。從問卷結果觀察顯示,女性多考量電影中有許多恐怖元素而害怕前往戲院觀賞,因此建議針對女性族群宣傳素材,應減少恐怖元素露出。此外,電影競品也是行銷需關注方向,以同期對手《天氣之子》來看,針對其社群平台討論聲量進一步分析了解優劣勢。

第三階段,上映後須即時預警、掌握風向。電影票房與社群討論度不斷上升,LnData運用危機預警機制,爬搜各大社群新聞論壇,透過即時預警在第一時間掌握惡意攻擊,避免不實負評在社群發酵。

最後,《返校》即將進軍海外在多國上映,透過社群發現,許多網友對於作品翻譯有不少討論,希望更精練化內容,讓海外觀眾也能意會。

謝佩芳最後表示,LnData定義自己就像是路跑比賽中的陪跑員,在過程中不段提供建議策略,時刻協助行銷團隊校正行銷精準度。如本次成功的案例,就打造了新形態的台灣影視工業,LnData期望能讓不同產業更相信跨界與數據產出的火花,進而願意投資在數據與科技應用,加速相對傳統的產業轉型。


《返校》二次創作
電影上映後,社群上有越來越多來自網路創作者、商業品牌及公部門的二次創作響應。LnData建議可找出討論量高的二創內容舉辦票選,藉以促進粉絲自發性分享並創造電影映後另一波討論高峰。(圖:各社群平台粉專)

【品牌個案】


從CSR切入 家樂福邁向永續經營
論壇下半場,邀請到財團法人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以「抓緊消費趨勢 創新行銷體驗」為題,分享在地深耕三十年的法國品牌家樂福(Carrefour),如何緊抓、甚至創造消費趨勢。


財團法人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企業社會責任暨溝通總監/公司發言人 蘇小真

 

家樂福進入台灣初期,各家零售通路多以低價格、大需求為主。二十多年過去,家樂福從「價格」轉而強調「品質」,除了嚴格把關,在生鮮部分,也透過商業採購力量,提供農民安心耕種背書,說服他們採用更友善的種植方式。

從價格到品質,家樂福更逐漸走向「價值」;從「每個人都值得最好的」Slogan就能看出,家樂福期望照顧的不僅是你我,也包括動物、環境、和所有關係利害人。

儘管許多消費者對通路依然採取不信任態度,但透過全世界家樂福的共同語言──食物轉型計劃,翻轉各地不正常耕種與生產經營模式,讓更多人看見背後團隊的努力,及家樂福的經營價值。

蘇小真強調:「現在,品牌不能再用『Push』的方式去追消費者,而要變成『Pull』,只有品牌變成磁鐵,消費者才會自己找上門。」

隨著數位成為主流,她也提醒,企業應該重新審視自己,「我們要成為什麼?」、「我們真的有了解消費者、了解土地需要什麼嗎?」,並在「了解消費趨勢」中加入主詞,「了解企業核心消費者的消費趨勢」。

從價錢、品質、到價值,家樂福的下一步從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切入,而其中的「S」不只是社會,還有永續(Sustainability);蘇小真認為,企業責任不只是慈善,也是公司能否永續經營的重點之一。

「當企業越大,該負起的責任就越大。」2018年,家樂福盡心於倡議「非籠飼雞蛋」,改變蛋農的飼養環境;儘管現行系統下仍有部份蛋商壟斷,也無政府強制法規,但為確保提供消費者安全的食物,家樂福選擇減少廣告投入,以行動倡議對台灣好的價值。

家樂福期望透過「影響力」,在數位世界裡,帶領消費者重溫人與人間互動的溫暖,深信每個人都值得最好的。

【行銷解決方案】


找出關鍵數據 富盈數據縫補商業決策裂痕
由數據驅動的新時代,品牌端、行銷人如何利用「數據」做出好的商業決策,一直是最大的商業課題。富盈數據總經理薛閔如以「數據驅動商模策略地圖」為題,釐清數據決策痛點,找出企業普遍缺乏的「關鍵數據」,帶來精彩的分享。


富盈數據總經理 薛閔如

「你善用數據嗎?」薛閔如以此問題,引述多項全球性調查報告,點出多數企業決策者對於數據的使用依然充滿疑惑。即使多數公司手上擁有很多數據,卻容易在擷取數據的使用過程中,流失部分數據,或是花太多時間在不對的題目跟數據清洗上,因此常有「我投資了數據,但收益沒有因此增加」的問題。

薛閔如表示,企業一定有消費者在店內/網站的數據,卻沒有消費者離開店內/網站之後的持續追蹤,「他們去了哪裡?」、「做了什麼事?」缺乏這些資料,會造成品牌端再次連結消費者時,溝通出現斷片。

為此,富盈數據花費三年時間,著手處理這塊缺乏的數據,利用內容的數據流量池,將網站/網址屬性資料、瀏覽數據、移動&場域數據,以及用戶屬性資料,經過一再地清洗、打包跟定向,建造出「跨域閱讀基因」。

薛閔如分享,在與房地產客戶的合作中,結合「跨域閱讀基因」及客戶自有數據,協助客戶找到目標客群高關注的生活主題,如大台北地區35歲到54歲的目標客群,最關注「健康、3C科技、美食旅遊」,便以此規劃行銷策略。

最後,薛閔如提到三個數據應用趨勢,一是「數據動態管理」,不要只看Insight,還要去管理每一個Performance;再來是「數據、用戶要自己養」,建立自己的資產概念,創造私域流量池;以及「數據共享、共好」的理念,富盈數據期待與各產業企業主一起合作,透過數據融合以找出更精準的行銷策略方向,幫助企業主做出更好的營銷決策,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

數據未來下一步

  • 數據動態管理
    面對數位化營運,企業需要的是數據管裡模板,管理數據背後的成效,不是只看Insight。
  • 建立數位資產概念
    數據、用戶自己經營,有自己的數位資產,將為企業帶來很多的商機。
  • 融合數據 共享共好
    來自不同地方的數據,需要透過交換,整合起來,從中找到更精準的運營策略。
【行銷解決方案】


「I want you to want me.」走進消費者內心的最佳客戶體驗旅程
在過去,品牌藉由創造需求,促使大眾渴望擁有他們。如今,消費者地位提高,顧客開始認為應由品牌對自己展開追求。台灣偉門智威管理合夥人張玫,以「I want you to want me」為開題,帶來多項案例,分享如何走進消費者內心的最佳客戶體驗旅程。


台灣偉門智威管理合夥人 張玫

 

張玫指出,進入數位時代後,市場說話的權力移轉,從「品牌最大」轉變為「消費者說了算」。此外品牌的競爭對手,不再僅限縮同領域,約86%的英美消費者,會綜合評價所有品牌,例如Amazon、Netflix和星巴克。

因此,如果品牌只訴求產品力,很難走進消費者內心。張玫表示,品牌應該展開新的做法,讓消費者發覺「你知道他喜歡什麼?」,認為品牌所做得事,是因為你真的懂他!

妮維雅男性潔顏商品,為了打開飽和的男性千禧世代市場,邀請饒舌歌手李英宏、LEO王,創作出《以黑擊黑 洗去看不見的黑》單曲及MV,透過歌詞描寫出社會貼給年輕人的黑標籤,攜手品牌為厭世代青年發聲。


以黑擊黑 洗去看不見的黑
作品藉由「社會上洗不淨的黑標籤」以及「洗去看不見的黑」來達成雙關的宣傳語意,跳脫談商品本身,針對「年輕男性很少買保養品,卻買品牌」的個性下手,讓該產品直衝市佔率前三名。張玫表示,這項作品提案時。雖然剛開始客戶也有些猶豫,但由於喜歡這項創意,最後樂於採納。

在今日,經由偉門智威海外市場調查結果,約有8成6的英美消費者所購買的品牌,也反映出其信念。張玫提到,品牌不該僅聚焦在營利,更要考慮是否與顧客共享價值,如環保、霸凌、食安等社會議題。因此,「重點不在產品好不好用,而是在消費旅程中,是否能超乎期待?」

約6成的消費者指出,最棒的品牌不會只生產最好的產品,更能超乎期待。張玫補充,滿足顧客期待其實不容易,據調查,有8成品牌認為,已經給消費者很好的體驗,但僅有8%的消費者是這麼認為,落差甚大。

GSK葛蘭素史克藥廠,便在墨西哥流感、大眾足不出戶的期間,偉門智威協助品牌結合外部與自家數據,推出「流感追蹤平台」,來判斷哪些地區為傳染熱區,以告知消費者「如果要出門,哪裡比較安全?」

人們在社群的貼文內容,也被視為數據分析的一部份。運用人們愛分享、上網搜尋的特性,可以知道哪些地區民眾罹患流感的情形嚴重與否。流感追蹤器也將GSK成藥產品的購買機制,巧妙地置入在服務之中,使其銷量成長200%。

「長期以來,品牌期待顧客的忠誠度。但在未來,目標變成『要為顧客成為忠誠的品牌』。」張玫強調,創造渴望有四項重點:1.懂我、2.說到做到、3.不斷贏得消費者的心且不只一次、4.超出期待,不能只跟大家一樣。

【Panel Discussion】


論壇最後以一場Panel Discussion作結,由IAA理事長/堯智科技管理顧問總諮詢顧問黃燕玲擔任主持人,邀請到創業家兄弟總經理/共同創辦人廖家欣、及91APP資深副總汪君羽擔任與談人,分享如何將Know-how實際運用。

創業家兄弟:AI個性化推薦拉抬成長
廖家欣以「電商預見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為題,指出電商比起量販店、百貨公司等通路,更具資格分享AI經驗,因為他們每天都在網路上採集消費者數據。

2012年生活市集創立,當時的台灣已有許多綜合型電商平台,生活市集不效法前人步伐,選擇了另種商業模式──聚焦少量品項。因此在生活市集的平台上,只賣一萬件品項。

廖家欣說:「在實體通路消費,是人找貨;在電商,則是貨找人。聽到生活市集的戰績,你絕對會嚇一跳,一天賣七百多台氣炸鍋、兩天內可以賣三千隻帝王蟹……。」儘管如此,她也強調,並不是一萬件商品都能賣得非常好。

廖家欣表示,生活市集是個擅長把單品賣得非常好的公司,而這一切背後靠的就是AI。「如果只靠廣告,很難驅動這麼強勁的成長。」因此,生活市集在兩年前開始佈局AI,將其應用在商品推廣及行銷科技(Martech)。

從商品思維到用戶思維,生活市集結合受眾數據(包括點擊商品、瀏覽行為、停留時間、交易頻率等)和機器學習,同時導入AI個人化推薦,成功為平台增加點擊率和轉換率。廖家欣指出:「在生活市集,每位消費者的首頁都長不一樣,因為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91APP:虛實融合因應消費型態改變
汪君羽從電商結合實體通路的「虛實融合」切入,提到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曾說:「未來沒有電商,只有新零售。」但他認為,其實新零售談的就是消費型態的改變,而當中最大的重點就是虛實融合。

「這不只是一個消費趨勢或流行,也是品牌零售最大的成長機會。」他以某女裝品牌為例,透過色塊區分其三季度的業績來源,包括純線下、純線上、線上到線下、以及線下到線上的業績。

透過數據比較可發現,品牌成長的核心動能,主要在「線上到線下」及「線下到線上」;會與品牌在線上、線下同時互動的消費者,不僅消費額會增加,消費次數也將大幅提升。


汪君羽表示:「市場版塊不會大幅增長,但會巨量挪移。」這代表過去有一塊消費者的需求,是不被滿足的,品牌/企業必須順著消費者行為模式走,把主要顧客經營完善,他進一步講解虛實融合的執行步驟:

  1. 制度:建立OMO制度,打破虛實隔閡
  2. 下載:門市店員推動主顧客進入OMO
  3. 覆蓋:讓主顧客很容易看到品牌廣告
  4. 活動:刺激主顧客線上購物
  5. 推動:利用線上特殊活動推動主顧客線上購物
  6. 連結:加速以上步驟效果

品牌必須找到自己與消費者的新關係,思考如何觸動消費者與品牌產生更深入的互動。汪君羽說:「品牌本來就不應該分虛實,所有服務都要整合,讓消費者能在線上、線下自由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