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號519期動腦雜誌)

「Tempting cookies, lying bugs?」

「甜餅Cookies」是當下數位行銷,廣告投放及追踪必要的工具。每當我們網絡上瀏覽網頁時,常會收到該網站送出一則訊息:

 

「為了給您提供最佳體驗,本網站使用cookies。如果您繼續瀏覽,則表示您接受我們對Cookies的使用。您可以查看我們隱私政策,了解有關我們使用Cookies更多信息。」

通常我們都會「同意」這個請求,方便瀏覽資訊,但對該網站如何使用Cookies,我們常未深究。

其實,Cookies是網站為了辨別用戶身份及記錄瀏覽資訊,儲存在用戶端電腦的數據檔。每次我們瀏覽該網站,Cookies就傳送儲存數據給網站主機。使用者不必重新輸入名字及密碼,網站還記得曾經瀏覽過的網頁、點擊過的資料、購買過的東西。這些誘人的甜餅Cookies帶來不少便利。

問題是,我們瀏覽過的網站越來越多,個人電腦上累積許許多多的Cookies,它們不再只單純提供體驗,而是跟踪蒐集我們網絡上行為及偏好,如看什麼新聞,喜愛什麼影音,去過哪些地方,支持哪些政治人物,是誰的粉絲,轉載什麼訊息,分享什麼資訊等。

網路及電腦上所有一舉一動的個私行為,完全被蒐集存儲,而不知其所用。前時誘人的甜餅,已轉化成騙人的間諜小蟲(諜蟲)了。

六月美國時代雜誌上,有一篇科技觀點文章,標題「大三諜」的威脅(The Threat of Big Other)。這裡的「三」指的是放在你我電腦上「第三方Cookies」,它們監視蒐集我們網絡及電腦上舉動,轉化為大數據時代第三方賺錢工具。這些Cookies的運用,都與世界科技大廠相關,因此稱之「大三諜」。

第三方Cookies蒐集的大數據,在西方資本市場充分發揮在廣告、行銷、買賣、選舉等商業行為,也甚至監視個人隱私。該作者認為,第三方Cookies的濫用,是二十一世紀「監控資本主義」的威脅。

威脅?檢查一下你我電腦有多少個cookies,或許可略知一二。

沒想到我電腦上,只一個網絡瀏覽器,就找到1,600個Cookies,大多是第三方的諜蟲。刪除後只保留90個知名網站的Cookies。或許,你也找找看吧?


謝冠雄為台大管理學院GMBA 教授、新娘物語雜誌社董事長
曾任:亞太電信執行長、太平洋證券執行長、恩友愛心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