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4)2005年,學學決心投入大學、研究所階段的體制外「文化創意學習平台」,而未來,學學將致力於高中階段的「藝術設計實驗教育」。

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董事長徐莉玲表示,自陪伴兒子成長的過程中,體悟希望能讓學生找到個人特色,得到自我實現的機會。於是有了成立實驗教育機構的想法。(圖: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提供)

(2017-08-04)為了協助有藝術設計興趣及天份的青少年適性發展,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成立「學學實驗教育機構」,7月28日已正式取得台北市教育局「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立案證書」(北市機構證字第005號),即將於9月4日開學,提供青少年新的學習選擇!

徐莉玲提及投入高中實驗教育,起因於陪伴兒子成長過程中,有感於新世代的青少年在網路社群媒介興起的環境下,面對複雜的世界資訊,孩子對於知識的取得方式早已跳脫傳統,朝向追求多元性、體驗性、深度性、跨界性與即時性,孩子需要更多元的學習方式,並完成三種自我實現:個人特色的追求、自我蛻變的渴望、自我綻放的機會。

 

如何協助有藝術設計興趣及天份的青少年擁有國際視野的美學知識,自身文化的詮釋能力、數位行銷的運用新知、解決問題的計劃能力、以及與國際互動的社交能力,是台灣教育的重要課題。

「學學實驗教育機構」以學學多年來所累積的文化創意產業的藝術設計師資群,啟發學生兩種重要的感知能力:

第一種「五感聯覺能力」,這是一種具有神經基礎的感知狀態,表示一種感官刺激或認知途徑會自發地引起另一種感知或認識,如:眼、耳、鼻、舌、身是可以互相創造五感的綜效感知。

第二種「偶發靈感能力」,是從不可預期的偶然中,看見機會,並且運用智慧,將機會轉換為實力,如:異業跨界接觸可以成為創新靈感的來源。


台北市教育局局長曾燦金、政大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負責人鄭同僚、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董事長徐莉玲及學學實驗教育機構講師合影。(圖: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提供)

這所高中階段的藝術設計實驗教育機構,課程規劃以五感啟發、適性發展、文化研究、美學知識、職能探索、自信培養、品格教育、創業準備及國際生活為主軸,課程包括:

國際趨勢風格識讀、世界文化色彩研究、台灣元素創作探索、藝術創作展覽策劃、音樂思維聽覺感知、文學閱讀影像創作、詩詞書法水墨創作、空間啟發立體想像、影像角色概念創作、遊藝圖像插畫思考、數位設計實體應用、時尚藝術材質應用、影像製作探索實踐、論攝影與藝術創作、數位行銷社群經營、設計思考創意啟發、自信表達口語魅力、財務分析創業規劃、創業智財法律知識、美語正音語言專修、英文文學創意思維、日本文化生活語言、飲食文化食藝料理、籃球品格體育活動、文化創意展覽活動、人文哲思探討活動、慈善關懷公益活動。     

依據古根漢美術館2006-2010年進行的「解決問題的藝術」(The Art of Problem Solving)研究指出,具有藝術教育背景的孩子與一般同儕相比,他們擁有極大的優勢,包括:靈活應變能力、資源發掘能力,以及結果與目標整合能力的表現都較其他少接觸藝術教育的孩子出色。

這正是學學以藝術設計為主軸之實驗教育辦學的目的,期待更多人了解藝術教育的重要。

未來孩子將面對的世界,是人與機器的競爭,是智慧、情感、體驗的勝出,所有的產業都將大量運用藝術與設計。

徐莉玲表示,「學學實驗教育機構」將培養孩子成為有五感品味可創造美感體驗的創作者、能洞察國際趨勢與社會脈動的研究者、有跨界知識可分辨各式風格的鑑賞者、能組織多元文化與創意資源的整合者、能主動突破困難與創新思維的開拓者、能運用數位行銷與社群互動的經營者、能關心社會問題與扶助弱勢的德行者、能發展新興產業與國際視野的行動者,為迎接藝術經濟時代來臨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