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號494期動腦雜誌)

時序進入學年的尾聲,夏天尚未真正來到,但全國大專院校設計科系所,已經熱火朝天的操辦、投入各種設計畢業展覽、競賽,從南部青春設計節到北部新一代設計展,辛苦的設計學子們,整年來面對一場場緊張的創意審查,一關關艱苦的製作評比;熬夜是家常便飯,挫折是標準配備,這一年,創意不是優雅的語彙,而是艱苦的代名詞,只要親身經歷過畢業製作的學生,就能深刻體會這份心情。 ......

 

首先,光是要想出有創意的好主題,就得上窮碧落下黃泉熬盡大腦水,即便祖上積德,靈光一閃創意自動入庫,後續10個月辛苦的工作,才是夢魘的開始。其中要經歷老師的質疑、打槍、修改,評審的挑戰、毒舌,同學的摩擦、調適,廠商的配合、報價,資料的蒐集,專業技術的精進,時間的安排,金錢的管控……從前人說,男生當過兵就會成熟,現在則是,學生熬過畢業製作就會長大。

與達爾文共同發表有關「天擇學說」論文的英國博物學家華萊士,他先後在亞馬遜盆地與馬來群島做過許多艱苦的田野調查,經過廣泛地研究不同各種動物與植物,才意識到物種是可變的,由此啟發想到「適者生存」的道理,進而提出「天擇學說」來說明物種的起源。

發明,是最需要創意思維的活動;許多人都誤認發明是天外飛來一筆的靈感,因為一個好點子,所以就有一個好產品的誕生。愛迪生發明電燈人盡皆知,但不一定知道的是,為了測試出最好的光度效果,他作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與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根據美國發明家協會的一項統計,在100件研發專利中,能成功發展出新事業的比例,不到18%。無論事前或事後所產生的創意,艱難與辛苦的過程是它被看到的代價。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創意與創新差了一萬八千里;創意只是一種想法,能真正把創意成功實現才是創新。創新是一種行為的改變,改變有大與小的分別,不是只要改變就叫創新,一個公司是否創新,則要從它的經濟價值,能否獲利來衡量。從這個角度思考創意與創新,當可了解想法與行動之間的關係。

一個好的創意固然難得千金不易,但後續的執行能力才是關鍵,否則就只是個一閃而逝的泡沫;創意雖好,還是需要苦功來成就。

作者為台灣設計協會副理事長、
文化大學廣告系專任專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