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號492期動腦雜誌)Belmond的瓦城之路(Road to Mandalay)郵輪,船身101米長,在緬甸的水域上,己算是巨無霸。

船,在伊洛瓦底河(Ayeyarwady river) 上緩緩而行。   ......

 

萬花筒般的美景映入眼簾

掛在天界的雲朶倒映在河面上,一波接著一波飄動起來;水位深的時候呈墨綠,淺時又變成棕褐。船艙內兩邊窗口的景觀,像萬花筒般,一直在流動交迭著,一忽兒是佛塔、稻田、村落,一忽兒是山林、鐵橋、荒野。

不止景物,人物也一直在變……趕著水牛的農民、捕著魚的船伕、河邊洗著衣的村婦、吸著草菸的老翁、坐著馬車的學童、托著缽的僧侶。

裊裊升起的朝陽,穿過雲霞霧靄,把整條伊河鍍上一層金箔,發出閃爍耀眼的光環。獨守船頭,對著長河仰望晴空,驟然想起1912年起航的鐵達尼號,令人心神悸動的壯觀場景。Belmond的瓦城之路(Road to Mandalay)郵輪,縱然沒有那麼龐大跋扈,船身也有101米長,在緬甸的水域上,已算是巨無霸。

大船艙口開闊簡潔,共分4層,可容納82名乘客及百名員工。頂層為泳池,酒吧及觀景臺;中層為餐廳,Piano Bar,精品店及圖書室;底下兩層皆為客房,另有一個健身室及Spa館。

我入宿的套房是State Cabin,臥室裡頭陳設著古雅畫作及光潔亮麗的柚木家具。書桌和睡床置於窗口前,窗格雕鏤細膩,一律嵌著精緻花紋,頗悅人目。朝夕之際,光影變換間,坐臥于床鋪上,倚窗品賞日月星辰,最能挑起乘客們的情韻。浴室內的緬甸玉石磁磚,讓本已寬敞的空間更顯尊貴氣派,再配合寶格麗(Bvlgari)沐浴護膚品及原木牆壁,更添奢華氛圍。

頂層之觀景臺,宜閒待靜坐,無所一事,體驗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文學意境。空敞的甲板上,鑲有原木欄杆,中間放著兩排藤椅。躺下,可以談天望遠,可以顧盼河岸邊的民居掠影,也足繫人情思,清雋無比。


幽靜美景
船在伊洛瓦底河上,優雅緩行,兩旁的景觀,如萬花筒般,一直在流動交迭。

旅行的速度決定旅行的深度

縱橫蕪雜的草木向河的兩岸攤開來,一株一株挨得很緊,夾著廢垣殘瓦,古寺舊廟,有種頹廢荒涼的美。細水潺湲,遠山群岫,岸邊闃無一人,遠望去,天水交接,無邊無垠,又沈浸著太古的靜謐。

遇上天氣好的時候,水面平鋪如玻璃般,反映著一片片淡墨色的山影樹影,暈糊糊的,恍如詩境中的一副畫。十二月的清風,荏苒在臉上、身上,更添一縷新涼。

輪船弄皺了一河的水,轉彎時,襯著霧靄,在溫柔廣濶的河面上軋出千百道由浪花交織成的金黃田壟。河流像是一條琴弦,大船幽幽然劃過,發出如大提琴般雄厚低緩的曼妙音色,浪花所激盪出的漣漪,又如鋼琴般琤琤作響。

我佇立在甲板上,豎起雙耳用心聆聽,像在聽一場奔放浩瀚的交響樂章,忽而輕柔,忽而雄壯,猶如雙琴混合的河流協奏曲《The River》,大提琴家大衛(David Darling)與鋼琴家凱特爾(Ketil Bjornstad)的神交之作。

在眾多交通工具中,輪船的速度最為理想,不徐不疾。太快的話,思緒與情境接不上軌,擦不出靈感火花來;太慢則覺察不出空間與時間的更動,人極易陷入昏沉,甚至變得浮躁無聊。

坐飛機或火車,稍微分神極易錯過靈光閃現之絕美景觀。坐船就不一樣,總會有一把時間留給你捕獲那回頭一瞥的迷人光景。坐飛機宛如跑步,坐船無疑更像散步。鮮少有邊跑邊賞景者,然散步而寄情於山水者猶多。

幽幽的慢遊中,似乎讓人有機可乘,去發現岸邊景觀的層次,天地的深淺,世間的明暗。彷彿在放慢速度的過程裡,時間近似靜止,任何事物都可以慢慢揣摩,細細咀嚼,生命的印痕愈挖愈深。

在樣樣求快的數據時代,慢反而變成了一種生活態度。時下風行的慢食、慢活,不正突顯出慢的可貴嗎?

隨波逐流,四處為家

從千塔之都蒲甘開始,至黃金瓦城曼德勒,途經180公里的恬靜山水,180公里的淡雅風光。

Amarapura老鎮的烏坪橋(U Bein's Bridge),乃全球最長的柚木橋。庫特多寶塔(Kuthodaw Pagoda)內的729塊佛經石碑,為全球最大的佛書。薩根山丘(Sagaing Hill)上的近千座寺廟,號稱全球最多寺廟的山丘。

山㘭裡的松柏,替大自然塗上蒼莽的底色,夾雜在周遭的榕樹與柳樹顯得分外碧綠青蔥。隔岸的一叢叢柚樹,被懸崖上掉下的陽光映照得如一團火。

天色垂幕,餘光未盡,滄波萬里,銀光如瀉。一彎淺淺冷月,獨照天峭。船上的彩燈亮起,甲板鋪上薄霜。吧臺的客人多了起來,趁著晚餐前來杯雞尾酒。

燈月交輝,笙歌徹夜,傳統樂器與古老史詩羅摩衍那舞蹈(Ramayana)嘈嘈切切進行著。茫茫千頃,寒宵幽遊,船上的歡歌笑語在水面上升騰,頃刻間又融入風聲蟲鳴裡。淡藍帶紫的雲幕上,滿綴著星星,皎月盈盈下窺,墨黛色的光柱,伴隨著兩三葉扁舟,吻著水流,翩翩起舞。

偶聞空中傳來一陣鴉噪,抬頭只見鳥影紛飛,馱著落日,掠過枯澀樹林,消失在遠山凹處的陰影中。從岸邊村落傳來的喧囂,抑揚不齊,遠近的雜沓,和輪船引擎的低吼,合成另一種意味的諧音。川流不息的大地之聲,藉著輪船,每經一處,立即換上不同的音調,圓潤的,尖脆的,柔和的,淒厲的,粗率不拘。

這個飄浮在河面上的流動五星旅館,不固守一處,隨著際遇與機緣發展出迥然而異的氛圍,時而暗流洶湧,時而風平浪靜,這「無常」的境界像極了變幻莫測的人生。

因而,多麼震撼人心的壯麗景色,我學會不多加執著。一路上的山光水色,隨遇而安則是。因為無常,人生才有更多的可能,想要時時刻刻維持現狀是不切實際的。

早前在蒲甘阿難陀寺朝佛,東西南北四個入口處,各置有一尊九點五米高的柚木立佛,目如秋水,眉如新月,豐滿寬唇,垂耳及肩,法相莊嚴慈悲。南門入口那尊佛,近看愁容滿面,遠觀卻眉開眼笑,想必是眾生靠得太近,習氣與業力太重,連佛都皺起了眉頭!

而今人在船艙餐廳裡,薩根山丘上寺院的晚鐘禱聲,幽幽揚揚傳送開來,心海微微泛起縷縷明漪,油然生起「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蕭瑟意境。

篤信佛教的詩人王維,不也寫過一句「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一路上滔滔汩汩的江河,途經許多民居聚落。樂天知命的緬甸子民,雖身處水深火熱的動盪政局與貧困中,人人臉上還是掛著溫馨的笑容。沒有豐裕的物質生活,不代表就得愁眉苦臉。船上的華麗場景與山珍海味,和岸上的貧寒簡樸與粗茶淡飯,成了強烈對比。許多歐美旅客無不觸景生情,捫心自問人生的快樂究竟始於何處。

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瓦城曼德勒之美,在山美、樹美、水美、廟美。

這裡的山,巍巍長長如伸開之雙臂,把珍貴的古蹟擁在懷裡。這裡的樹,蒼枝屈虬,枝幹皺裂,偃臥於木橋石階旁,宛如老者說古。

這裡的水,多、清、靜、柔。山上有泉,橋下有河,亭中有井,路邊有溪。石間有細流脈脈,如線如縷;林中有碧波閃閃,如錦如緞。

這裡的廟,飛閣流丹,氣勢雄偉。佛像造型,清秀圓潤,慈目顏祥,衣紋流暢,匠心巧思。又如Ava老城的星花寺(Bagaya Kyaung),建於1834年,全以柚木雕成。殿柱或門框,爬滿龍蛇(Naga)及神鳥(Garuda),雖已近200年,仍鱗片層層,鬚髯根根,叫人嘆服木質之好與工藝之精。

我認為,瓦城最美的風景,應該是人。這些道地庶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的臉,總不經意流露出和藹可親的笑容,窮得彷彿只剩下快樂!他們的手,巧奪天工,石雕木刻,鑄金造銅,編竹織絲,眼明手細,無一不精。他們的心,一麈不染,晶瑩剔透,知足常樂,生活從簡。

在船艙的PianoBar裡,我遇見了一位來自德國的女遊客,五年來不曾間斷瓦城之路的出遊。她對我說,叫她百看不厭的不是風景,而是這裡的人,還有無所不在的快樂。

一路上邂逅的道地人,心中永遠充溢祥和之喜,過著日日是好日的無憂無慮生活,相當貼近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一句:「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由於完全接收不到電訊塔的訊號,船上假期也樂得清靜悠閒。少了手提電話及無線網絡的干擾,忙碌慣了的心終於找到可以放鬆的機會。四天三夜的航程,完全浸淫在一片如詩如畫的寧靜畫面中,怎不叫人反思觀照自心的生命印痕。

英國知名旅遊作家比科艾爾(Pico Iyer)的新書《平靜的藝術》(The Art of Stillness),也探討了為什麼社會愈進步,生活卻愈匆忙,沒有片刻放慢下來的時間。

愈來愈多人企圖從靜坐冥思中尋找內心的寧靜。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艾米莉 狄金森(Emily Dickenson),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甚至是擁有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的法籍藏傳僧侶,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都不約而同在放慢的生活節奏中發現平靜的喜悅。

旅居美國的西藏導師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在《冥思》(Meditation)一書中指出,極度物質生活化下,心靈也變得空虛寂寞,徬徨無助。用金錢買回來的快樂終究是不持久的,唯有內心的知足與寧靜才是長遠之計。

2500多年,對於釋迦牟尼不過是一場小寐。但他所提出的生命觀,至今仍舊在這個封閉了50多年的軍政國家風行無阻。

苦難,有時候可以是更好的心靈神藥。藉由苦難,可以鍛鍊自心的意志力與忍耐力。隨行的嚮導指著河岸邊的一所破舊醫院,說:「這個地方示現出整個生命的過程,生老病死,天天在這裡上演!」

我凝望著對岸的醫院,疏疏朗朗由幾棟簡陋的木造建築物組成。兩三個天真無邪的孩童,光著屁股在河邊嬉水玩樂。他們看似一無所有,內心卻比任何有錢人富有。


古雅擺設
State Cabin套房裡,陳設著古雅畫作及光潔亮麗的柚木家具,窗格雕鏤細膩,令人賞心悅目。


氣勢雄偉
瓦城曼德勒的廟,飛閣流丹,氣勢雄偉。佛像造型,清秀圓潤,慈目祥顏,衣紋流暢,匠心巧思。



人是最美的風景
瓦城最美的風景是人。道地庶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的臉,總不經意流露出和藹可親的笑容,窮得彷彿只剩下快樂。


知足常樂,生活從簡
住民的手,巧奪天工,石雕木刻,鑄金造銅,編竹織絲,眼明手細,無一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