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2)在全球,過去六年每週利用行動裝置觀看電視與影片的時間占比已成長了85%。在台灣,過去四年透過固定裝置和行動裝置觀看電視與影片的比例也從60/40轉為約50/50。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搜尋

愛立信消費者行為研究室最新的「電視與媒體消費趨勢報告」代表了全球11億名消費者的觀點,其中指出以行動裝置觀看電視與影片的趨勢正展現出強勁的成長。台灣是這份全球性研究報告中的主要市場之一,今年的研究結果代表了台灣1,300萬名消費者的意見。

在全球,過去六年每週利用行動裝置觀看電視與影片的時間占比已成長了85%。在台灣,過去四年透過固定裝置和行動裝置觀看電視與影片的比例也從60/40轉為約50/50。

 

台灣消費者對隨選視訊(VOD)服務的評價高於廣播電視,儘管使用隨選影片服務時,他們得花更多的時間(15%)選擇想看的內容。

愛立信消費者行為研究室發佈第七版年度電視與媒體消費趨勢報告(TV & Media Report),揭示了電視與影片的觀看行為正大規模且快速地朝行動裝置移轉。報告亦顯示出,雖然過去七年來行動視訊與隨選電視均快速成長,但是內容發掘(content discovery)仍然讓消費者最感挫折。

持續轉向行動裝置:

在台灣,消費者每週透過智慧型手機、平板和筆記型電腦等行動裝置觀賞電視與影片的時間比例正持續成長。相比2012年,在行動裝置上觀看電視與影片的年平均時間增加了170多小時。現在,消費者在固定裝置與行動裝置上觀看電視與影片的時間比例已達到50/50,同時他們也期望能在所有裝置上實現跨螢幕的無縫觀賞體驗。

從2013年到2016年,每週以行動裝置觀賞電視與影片的時間比例增加了32%,而以固定裝置觀賞的時間比例則是減少16%。

消費者的行動觀影習慣隨著無限串流影片的服務而逐漸興起。在台灣,有22%的消費者對影片吃到飽的行動資費方案有興趣。

利用第二個螢幕瀏覽網路相關內容的行為持續演進。有70%的台灣消費者每週都會利用第二個螢幕來彌補電視螢幕中內容的不足。

內容發掘 ─ 到底是有多困難呢?

報告中凸顯了一個主要的問題:消費者對於尋找欲觀賞的影片內容的過程滿意度偏低。在台灣,29%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每天都無法在有線電視上找到想看的內容,20%的消費者認為在隨選視訊服務上也是如此。相較之下,台灣消費者在隨選影片服務上尋找影片內容的時間比在有線電視上多出了15%。

矛盾的是,當談到內容發掘時,有32%的台灣消費者表示他們對隨選影片服務感到非常滿意,但僅有21%的台灣消費者對有線電視感到滿意。此結果顯示,僅管和有線電視相比,發掘隨選影片的內容更為耗時,但消費者反而認為比較不令人沮喪,這可能意味著,當他們想看影片時,更有機會在隨選影片服務上找到真正想看的內容。

愛立信消費者行為研究室東北亞區總監徐曉莉(Cathaya Xu)表示:「內容發掘已成為影響觀眾整體觀賞影片體驗的重要因素。不良的搜尋服務會將內容「隱藏」起來,也會造成影片版權投資的浪費。消費者獲得的影片建議不應只是取決於內容型態,更好的建議方式應該根據每位消費者以及他們的狀況而定。」

隨選視訊服務人氣飆升:

自2013年以來,在台灣的串流隨選內容包括電視影集、電影、其他電視節目以及短片(如YouTube)等,整體觀看時數比例已增加了22%。消費者對於隨選視訊服務使用度與滿意度的日益成長,可由以下幾個強勁指標觀察出來:

台灣的消費者仍然熱愛「馬拉松式狂看」(binge watching):有30%的受訪者表示同一個節目每個禮拜會連續觀看二集以上,有15%則表示每天都如此。

消費者對隨選影片一系列因素(包括內容、行動性、使用者體驗、內容發掘等)的滿意度比對有線電視的更高。

在台灣,有4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每天都會觀看YouTube影片。其中更有1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每天會花超過三小時觀看YouTube影片。

愛立信消費者行為研究室資深顧問Zeynep Ahmed表示:「根據我們廣泛的研究發現,消費者越來越希望能夠運用各種服務與裝置來無縫地觀賞高品質的電視與影片內容。對一般的消費者來說,特別是千禧世代,能夠在智慧型手機上觀看電視與影片是重要關鍵。消費者不僅想要有共享的社交廣播電視體驗,他們還期望能擁有靈活的單選式隨選影片內容方案。現今觀看電視與影片的體驗十分多元,消費者希望能建立自己個人化的獨特內容世界。」

徐曉莉亦指出:「在台灣,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一整天都會利用行動裝置來觀看電視與影片內容。相關服務必須個人化,且靈活地跟上消費者的需求。傳統電視一體適用的服務已不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且不斷變化的觀看內容習慣。電視服務供應商需透過建立行動優先的體驗、視訊內容、產品內容、網路優化以及資費方案,來打造行動優先的服務、內容以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