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9)到底針對「道德」上,國人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為何呢?

圖片來源:沃草粉絲專頁

上個月底亞洲規模最大同志遊行於台北凱達格蘭大道舉行,讓國際各大媒體爭相報導,讚賞台灣對於同志的態度正向且平和,並認為台灣很有可能成為亞洲第一個讓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不過,原定本月17日排審的婚姻平權法案等修正案,最終因場內爭議及場外抗議,只有完成詢答,未能進行到實質審查的流程,並決議加開兩場公聽會。以此看來,反對的聲音在同志婚姻入法的階段是具有不可忽視的阻力。

若先不談同志婚姻,只就同性戀來討論,益普索透過社群聆聽(Social Listening)發現,反對同性戀的理由不外乎是不符自然法則、違反社會利益,或是在道德價值上不能被接受等,再近一步從這些反對理由來看,發現「道德」在同志議題中的幾個反對面向中,是討論聲量最高的。



那到底針對「道德」上,國人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為何呢?根據益普索在台灣的調查,在台灣,有近五成的人認為同性戀在道德上是可以被接受的,約兩成的人認為在道德上不可以被接受。另外有近三成認為同性戀無關乎道德。

依年齡來看,年輕人的接受程度相對較高,未滿40歲的人有超過半數認為同性戀在道德上是可以被接受的,未滿30歲更是有高達近六成五表示接受。但四十歲以上卻只有約四成表示同性戀在道德上可以被接受。性別來看,女性有52%表示接受,略高於男性的44%。

就教育程度來看,認為同性戀在道德上可以被接受的比例並無顯著差異。但認為同性戀在道德上不可以被接受的比例卻有明顯不同,教育程度低於大學的人有三成認為同性戀在道德上不可以被接受,顯著高於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的一成。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的人反而是在「無關乎道德」的選項有35%的比例,顯著高於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下的人的19%。

值得作後續觀察的是,整體有三成的人認為同性戀「無關乎道德」,就目前許多辯論觀點來看,許多對同性戀持正向態度的人認為,同性戀者無法選擇自己作為同性戀,就如同任何人都不能自由選擇自己的性向一樣,因此其不應被基於道德框架上來探討。

而不接受同性戀的人,撇除道德角度,還有其他如不符自然法則或社會利益等等考量。也就是說對於同性戀的態度,除了兩成的人認為在道德上不可被接受,還有潛在的人認為在道德以外的其他方面,同性戀不可被接受,以此看來,台灣社會對同性戀的看法,其實離真正的接納還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