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號487期動腦雜誌)

在校園內演講或授課過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經驗:講演完或課後,詢問學生有沒有問題時,得到的制式反應就是一片緘默,有經驗的講者會立刻宣布到此結束,然後聽眾行禮如儀鼓掌散會;也有熱情的講者,會一再詢問聽眾有否問題或是鼓勵學生發問,得到的反應多是眾人面面相覷的尷尬瞬間。   ......

 

在學校的教學中「針對學習提出問題」從來不是教育的重點,學生出了社會自然也沒有提問題的習慣與能力,「沒有問題」是所有問題中最大的問題,沒問題就沒創意。

彼德.杜拉克曾說,過去的領導者要知道如何解答問題,但未來的領導者則必須知道如何提問。戴爾電腦創辦人麥克.戴爾更清楚說明二者的關係:「問很多問題,可以得到更多點子。」面對問題有兩個層次—會提問題和找出對的問題。會提問題是勇氣,找出對的問題需要智慧。

如果「問題」對當事者而言不是問題,那就沒有解決的必要;因此,問題與解決之間的狀態有三個:
1.有問題→忽視它、視而未見(問題被隱藏起來不見)。
2.有問題→用直覺方法解決(問題好像解決但衍生其他問題)。
3.有問題→用思考方法解決(問題被解決)。

如果認真面對,日常生活中其實處處充滿問題,無論食、衣、住、行,生活場域或工作環境,都有無數的問題需要解決,但關於生活上的問題,大多數人主動用習慣與忍耐就解決了大半,以至於被動要解決的最多是職場上專業「問題」,這是為何大部分人認為「創意」是特定人士,或行業該有的能力或特質的刻板想法。

用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通常被稱為「創意」,常被誤認為是憑空出現的「靈光一現」,世人稱頌創意或鼓吹創意,卻也錯解創意,以為「創意」可以單獨亮眼出現來解決問題。然而不禁要問:如果「問題」對當事者來說不是問題,那麼創意就無從出現。

或,現狀如果不是問題,也就沒有創新的必要。從歷史的演化中,發現我們的祖先之所以比其他靈長類或動物進化,關鍵就在善於解決生存的問題。創意不會單獨存在;問題本身是一顆石頭,創意就像陰影,而你就是光源,你的位置與立場決定創意的形式與強弱。要找創意得先找問題,有時候了解真正的問題本身就是創意。

作者為台灣設計協會副理事長、文化大學廣告系專任專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