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號486期動腦雜誌)

日前與一位自金融界退休的長輩餐敘,年雖逾花甲,但身形體態神情猶如壯年,聽他分析專業局勢與生活之道猶如醍醐灌頂。 ......

 

「與時俱進,自求多福八個字是我近幾年來的心得體驗」他說,「雖然退休了我還是忙著學習新東西,人要隨時代進步才不會被淘汰」、「只要能動就要靠自己,許多福氣自然就會來」。

我了解「與時俱進」的意思,也知道「自求多福」是甚麼,但將二詞相連並陳卻從未聽聞,經仔細推敲思考,倒也能體會箇中三昧。我們身處的時代以不只10倍速進步發展,新事物、新科技讓人目不暇給,認知與觀念如果沒有更新,實在很難消化與時俱進,守成猶嫌不及遑論創新?

現今世代中的「數位移民」所面臨的困境即是如此。而「自求多福」這個源自詩經的古老字詞,可能是日常生活中遭受最多誤解的話語之一。它的原意是: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會得到更多的幸福,是鼓勵人要自立自強。

但在現實生活中則比較像貶義詞,通常是用於困境中對別人的安慰——「我看你只能自求多福了」,以至於有柯市長在宜蘭綠色博覽會上,對當時的馬總統題匾「自求多福」的訕笑;差別是,一位將「自求多福」當正面的勉勵,另一位則誤認成負面的諷刺。多福指的是傳統中的「五福」——長壽、富貴、健康安寧、仁善寬厚、善終。無論哪一種,都不是別人送上門而是要自己努力去求取的,「自求多福」是貶是褒不辯自明。

與世代同時進步最難之處是,從舊有的思想上解放自己,既要更新不合時宜的認知與觀念,又需要有反省自我的勇氣。

在時間的長河中,許多知識的正確性不斷受到更正與挑戰,歷史會隨研究證據而改寫、地貌會因氣候反覆而遷異、人心則會因是非價值而改變,所以莊子說得更明白透徹:「事無定規,與時俱化」。「化」就是變化,人要因時因勢變化,變則更新而生存,不變則路窮而亡途。

《易經.周易》中也有「凡益之道,與時偕行」的說法,意指順應時宜,做出正確決定。創意有其脈絡與規範,創新則沒有一定標準,只要對人對己有益處的事就要及時把握。

作者為台灣設計協會副理事長、文化大學廣告系專任專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