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號486期動腦雜誌)

倫敦金融時報二十年來,公佈全球500大公司(FT Global 500),以股票上市公司為對象,以股價計算價值排名。2016年6月30日公告全球500大的前三大公司依次為,蘋果電腦(5156億美元,約16兆台幣),Google(4752億美元,約14.7兆台幣),微軟(3997億美元,約12.4兆台幣)。 ......

 

事實上,蘋果電腦從2011年中,就已榮登世界最大市場價值公司寶座了。而自2015年來,科技及網絡公司已在前十大中佔了五名,除了上面三家還有亞馬遜、臉書。全球資本市場大舞台,如今造就了科技網絡世界超級巨星。(比較下,鴻海市值當時為1.42兆台幣,台積電為4.21兆台幣)。這些超級巨星的獲利能力更是令人稱舌,蘋果的股價與獲利比(本益比)不過是12倍左右,Google、微軟都不過20~30之間。比起一般產業,為什麼這些科技及網絡公司,可以創造這麼大的利潤呢?

今年開始,這些超級巨星的超級利潤的來源,終於被揭曉了:逃稅!

更正確的說,是聰明地合法避稅,將國際市場產生的利潤,隱藏在境外免稅天堂以及超低稅率的國家。

2016年8月30日歐盟執委會作了一個震撼世界卻勇敢的決策,就是對全球大龍頭的蘋果公司,開罰了130億歐元(4,550億台幣)的逃稅,還要外加利息。多年來愛爾蘭政府給予蘋果公司超低優惠稅率,允許其將歐盟地區銷售的獲利,經過愛爾蘭的空殼公司不必落地,轉而隱藏在境外的免稅公司。

蘋果公司在2003年時在愛爾蘭繳交的稅率是1%,到2014年僅僅只有0.005%。這樣優惠稅率本身雖不違法,卻違背了歐盟公平競爭及交易的政策,故此被懲罰。其實,谷歌、微軟、臉書,甚至一般產業的公司,都利用這樣的手法,將獲利藏在境外。只不過這超級巨星「蘋果」,終於被咬了一小口,正如其商標那顆被咬一口的蘋果一樣,就它手上龐大的現金而言。

企業繳稅是理所當然的義務,而合法節稅也是企業增加獲利的手段,可是我們要問:「到底界限在哪裡?」連這種超級大企業,都要節稅到幾乎「零」稅率,那麼國家的稅賦收入,經濟基本建設,下一代教育的投資,資源環境的維護,社會福利的責任,要誰來買單?

蘋果被咬一口,到底是它聰明絕頂,還是聰明過頭?(台灣也有這樣的節稅巨星,待下回揭曉吧!)

謝冠雄為台大管理學院GMBA教授,資歷:亞太電信執行長、太平洋證券執行長、新娘物語雜誌社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