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台灣人民為什麼厭惡司法?蔡政府在「司法轉型」上,遇到哪些優勢和困境?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系教授陳志龍演講時,特別強調,台灣的司法不是真正的司法,是以前舊時代的刑部,並全面分析蔡政府目前在司法轉型上,遇到的種種優勢與困境?(圖片來源:Brain.com.tw/攝)

(2016-08-18)台灣司法改革該做什麼呢?在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中提到司法改革,不但是演說中最令民眾有感的改革目標,也是台灣人最不信任的事。

蔡總統是否有智慧、勇氣、能力,作出真正的司法獨立,就是蔡總統立下不可能的任務,她就是人權的「真正拯救者」,是「英雄創造時代」;反之,則否。

 

台灣人權文化協會,2016年8月18日晚間七點,在該協會 「北台灣辦事處」福爾摩沙教室(台北小巨蛋前,南京東路四段47號5F),以「蔡政府的『司法轉型』的優勢與困境」為題,邀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系教授陳志龍,談司法改革的目標,在司法獨立性。即是良心、公正。

扭轉變調的轉型正義
長久以來,台灣面臨不同階段的轉變,直至三年前,台灣人權文化協會應運而生,理事長何嘉雄期盼,協會的成立能使台灣在地文化,融入平等的人權意識,這也是台灣未來該走的道路。 

「台灣人權」發展的核心指標,就是「司法獨立」,陳志龍指出,司法與人息息相關,只要一踏出家門,我們的一舉一動就會與法律有所連結。 

當前,蔡英文政府的司法轉型,在高民意的正面期待下,確實可以從科學、理性、證據、是非等四大方向著手,落實人權自由,而立下轉型正義的典範。所謂的「人權」,就是抵抗公權力的集合體,更是人民的基本自由。

權力分立下的去官化體制
如何促成台灣司法獨立?陳志龍表示,司法不該與官僚體系擺在一起。

現階段台灣權力分立下,司法部門常見的「官」應當捨棄,讓司法回歸解決社會問題的本質。 目前稱「官」,典型是指軍官、警官、教官、醫官,都是比較特殊的任務。其實,司法,稱官,為了升官,就會淪為被控制的棋子。

應該「去官僚」而「回復」到與人民在一起,就是改稱檢察人、裁判人,與辯護人相同,都是人。回到「人」,是脫離「官官相護」的人權之舉。當「人」沒有什麼不好,當「官」才奇怪!

陳志龍認為,目前台灣的司法體系就像一個大型企業,擁有官股、民股份的利益,隨著社會大眾對法官不滿意度高達84.6%,而發現司法近年來朝向利益靠攏,且為鞏固組織派系的弊病,有近親繁殖、利益衝突不迴避的病毒株,司法獨立就有其必要且迫切。

官民兩吃? 司法系統應去假求真
蔡政府所推動的司法轉型,出現跨足在官方與民間司法機構的「地下皇帝」,就是轉型的絆腳石,這位司法皇帝從未隨著政黨輪替而改;陳志龍強調,司法應當將國民主權(也就是人民)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強調法官第一,大律師樓第二,官民兩吃,排斥檢察官、警察。 

其實,台灣也有許多努力且認真的法官、檢察官,但不彰顯。陳志龍歸究其原因在於:「司法幫派」,才會讓努力的司法人員不被表揚;至於欺負人民的法官,也沒有被制裁。

他進一步指出,司法院長有對司法的干預的法社會學上的實力,是台灣司法系統無法真正獨立的主要因素。改革就是直接引進司法獨立國家的司法制度,不要再開司法會議,土法煉鋼!


台灣人權文化協會理事長何嘉雄期盼,協會的成立能使台灣在地文化,融入平等的人權意識,這也是台灣未來該走的道路。(圖片來源:Brain.com.tw/攝)


陳志龍表示,司法有如一場戲,不應該以黑函檢舉、祕密證人來玩弄人民等,沒看到不代表不存在。(圖片來源:Brain.com.tw/攝)


議題討論時,動腦雜誌發行人吳進生表示,人權高於法律。更準確的說是「高於迫害人民」的法律,為了讓司法體系回歸正常,他支持「司法人去官化」、「除司法托拉斯」。 (圖片來源:Brain.com.tw/攝)



律師樊仁裕,以許多親身實例說明,曾經受到的司法迫害的過程。(圖片來源:Brain.com.tw/攝)


陳志龍「蔡政府的『司法轉型』的優勢與困境」演講,座無虛席。(圖片來源:Brain.com.tw/攝)

延伸閱讀
過去的事絕不只是過去而已
「去假求真」假案轉型正義論壇
重大案件審理 應該直播
奴隸政經台灣全面佃化
鉅型經濟犯罪專題討論:大數據時代的鉅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