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8)借鏡倫敦新創產業的廣告行銷案例,來分析廣告優劣的決勝關鍵到底是什麼?台灣的機會與優勢又在哪?

(2016-03-28)【倫敦新創系列1】從我剛開始接觸倫敦的新創產業到真正進入,越來越能發現新創公司的一些虛空幻想。

新創產業的軟硬實力

 

倫敦是座虛空的砂之塔,這和整個英國的民族性有關。在這小小的、缺少資源的島中,要創造巨大的商業利益,除了靠的是帝國時期掠奪來的資產,還有不變的鐵則,那就是從亞當斯密開始建立起的金融遊戲,現今的整個金融和金錢遊戲規則就是英國創立的。英國既為立法的莊家,何來輸錢的道理?

但金融遊戲卻也造就英國新創的危機。倫敦新創把這當成金錢遊戲,他們少了矽谷工程師想要一較高下的拼勁,沒有亞洲國家以硬體技術支撐、力圖轉型的幹勁,更沒有中國自成規則的市場狠勁,倫敦新創靠的是資金以及人脈。

那些來自他國的公司到倫敦,圖的是以倫敦作為跳板和橋樑,將自家公司版圖拓展到全世界。在倫敦,你能切入歐洲市場、澳洲市場,甚至和英國關聯密切的香港和印度,或是中國市場。倫敦提供的是能見度,在這裡設立公司本身就是一種市場行銷。

但這樣的倫敦,在新創上是危險的。倫敦的新創以服務和電子商務為導向,多數公司的發展方針對準滿足用戶的軟體需求,但對硬體設備卻嗤之以鼻,這些科技新創認為代工國家會做出硬體設備,而代工國家(是的,我講得就是寶島台灣)也習慣代工,覺得無法超越新創公司引領的風潮,但硬體技術的發展同時也會限制科技的應用,無論軟體發展得多麼領先,仍舊需要實物配合才能被接觸、被使用,所以實際上發球權是掌握在硬體設備上的,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的新創有較高比例是數位和實體並行。

台灣若想要繼續向前邁進,利用自身優勢拉回發球權是必要手段。台灣其實也如同英國般是個好跳板,我們可以切入一般西方國家認為最難切入的中國與日本市場,我們與東南亞國家也有深刻的牽連,而和美洲國家的商業發展足以連接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另外中東區域和台灣並沒有宗教與政治上的衝突,俄羅斯對我們信任也遠遠超過鄰近的中國。

現在需要深耕的國家或許是明明不遠卻有著巨大隔閡的印度,全世界都在搶印度軟體人才,我們或許拼不過他們的人口和工資,但尋求合作創造共同獲利,又何嘗不是出路?


(圖片來源:http://www.quadrantesta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