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4)在行動商務上該如何操作,品牌該注意什麼事情,才能提升轉換率?

(2016-02-24)手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份,不管走到哪,都能看到大家低頭滑手機。當品牌觀察到,流量明顯從電腦轉移到手機上,但成交量卻依然以電腦為主時,品牌該怎麼迎接這個挑戰,找到行動商務的致勝關鍵?

 台北Mobile Monday 2月22號晚上7點在動腦小劇場,以「The Future is Now」為題,邀請myDress總經理林宗昱、沛星科技(Appier)策略合作夥伴負責人林平康,分享電商平台的操作經驗,以及未來行動電商的發展與趨勢。

社群媒體逐漸多元,像是以生活分享、心情抒發的Facebook、通訊軟體Line,以及近期受到年輕人喜愛的圖片分享平台Instagram,都是近幾年熱門的社群媒體,而用戶大多藉由行動載具使用這些平台,導致品牌大部份流量都來自於手機。

品牌如何經營行動商務?
品牌隨著流量的轉移,也開始調整廣告的投放比例,及溝通管道配置,或是爭相在Facebook建立自己的粉絲專頁,但這時候品牌會發現,儘管流量來自於手機,但轉換率似乎還是低於傳統電腦許多,這時候品牌該如何提升行動載具上的轉換率?

瞄準熟齡市場的韓國流行時尚服飾My dress有自己的法則,專注在Line@生活圈的溝通,努力維持與鐵粉互動。My Dress總經理林宗昱分享,以前品牌在Line的操作,有如撒大網,成立官方帳號後,用貼圖的方式接觸使用者,或將品牌資訊傳送給所有平台用戶,在從中篩選,找到潛在消費者。

但myDress則是反向操作,要先是myDress會員,才能加入myDress的Line@生活圈,所以目標族群更加明確,能更有效的溝通,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品牌提升轉換率。

當品牌都開始注意到行動這塊大餅時,林宗昱認為行動商務未來的操作上能往3個方向發展,包含限時限量、忠實粉絲經營、掌握零碎時間。

1.限時限量

品牌打出「限時限量」誘因,會增加消費者購買意願,假如不在特定時段購買此項商品,商品就會漲價,以這樣的方式,能引起消費者衝動性購物。

2.忠實粉絲經營
以myDress為例,因為集中在Line@生活圈的人,都是品牌的忠實粉絲;相對的,他們的購買意願也會比較大。myDress也發現使用者會關注品牌的Line動態消息牆,所以每天會不斷在更新資訊,與目標族群互動。找到對的人、用對的平台,並建立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才能提升訂單交易。

3.掌握零碎時間
另外,現在消費者的時間破碎化,通常會利用零碎時間使用手機,尤其是在搭乘捷運的時候。林宗昱也觀察到雖然自家的手機訂單數,今年超過傳統電腦,但是消費者在手機上購買的品項變少。

原因可能在於,現在人雖然習慣在手機上購物,卻不是很放鬆、享受購買旅程,而是受到刺激,進行衝動性購物,或是利用零碎時間,目標性購買。所以如何利用時間的破碎化,吸引消費者快速地做出購買決策,是品牌需要努力的。

林宗昱也指出,行動商務其實也是心態商務,也就是說人在使用不同載具時,心情也會有所不同,像平板和筆電的購物心態較為雷同,許多人在家使用平板逛街,會慢慢挑選產品,享受購物體驗;但在手機上購物的消費者,反而是藉由零碎時間找目標商品,買了就走,所以品牌要了解消費者的使用環境,提供完善的用戶體驗。

林宗昱認為,為了因應跨螢需求,許多品牌開發了響應式網頁(Responsive Web Design)。優點是,不管是在手機、平板、電腦購物,都是同一個網址,對消費者來說使用方便,也方便行銷人下廣告;缺點是,在不同裝置上呈現網頁時,需要把不同裝置上的素材下載下來,可能會造成網路速度變慢或斷線,影響使用者的操作。

以及使用者介面(UI)設計要適用受眾,像myDress有90%的會員超過30歲;45%則超過40歲,而40歲以上有老花的人佔多數,若網站上的照片不能放大,對消費者們來說是很大的困擾,所以品牌在界面的設計上,要符合受眾使用習慣。


myDress總經理林宗昱分享行動商務未來的操作方向及發展。(Brain.com.tw/攝)

跨螢整合 行動商務關鍵 
跨螢幕時代的來臨,消費者不斷的在不同平台上流動,一下用行動裝置上網瀏覽想買的產品資訊,一下用電腦下單。沛星互動科技公司策略合作夥伴負責人林平康認為,現在的電商決勝關鍵在於業者是否有跨螢整合,並隨之掌握消費者在購買產品前的客戶路徑(user journey);若品牌跨螢整合度高,轉換率就會愈高。

 

但當大家都搶進行動商務這塊大餅,希望藉此大大提升銷售時,許多品牌會幾個迷思,因而無法真正從行動商務受惠。

迷思1:行動商務只要聚焦行動裝置
品牌在操作行動商務時,不應只專注在行動渠道的規劃,而是要將視野放遠,從品牌網站的架構和介面的調整,到App的串接,以至實體通路整合,都需要全方位考慮如何跟消費者互動,為消費者創造更好的體驗。因為在不同的載具上,消費者的行為模式不同,但又有相互影響的連帶關係,若沒有全通路思維,則無法掌握消費者購物旅程。

迷思2:行動商務是多一個銷售通路

手機網站或是App並不只是一個銷售平台,從事行動商務其中的目的,是可藉由行動裝置的方便性和高使用度,廣泛蒐集消費者在行動上的購物行為。透過路徑追蹤,更能了解顧客買過哪些商品,以及對哪些商品有興趣,並從中累積行為數據,這些都是有利於規劃銷售策略的工具。

迷思3:行動商務和實體通路是不同的銷售策略
行動商務可藉由使用者在不同平台上複雜的跨螢使用行為,累積大量數據。與實體通路結合,不僅能洞悉市場趨勢及客戶需求,更有助於整體品牌銷售。如果要在每個關鍵時刻抓住消費者的消費念頭,和開拓新客群,全面的跨螢行銷可有助虛實結合,進而提升整體銷售。

迷思4:行動商務是萬靈丹
雖然行動的便利性,可讓品牌跟顧客有更多互動,和廣泛接觸更多使用者,進而提升品牌銷售。然而,大部份品牌在行動上的轉換率依然低於電腦,所以品牌並不是要在行動商務上追求銷售、達到營業額,而是做好行動商務,以提升其他平台(如電腦)和通路的轉換率。

在多螢的時代,追蹤消費者的購物旅程更加重要,林平康也舉例,大部分人在電商的主要成交路徑是,先在手機瀏覽商品,或轉移到電腦上瀏覽,再透電腦登入、購買商品,但同時也有可能再跨到手機購物。

從中可看出,品牌在經營電腦、行動網頁和App時,必須全通路思考顧客的購物路徑和行為模式,將目標受眾區隔出來,包括顧客動態入店資歷、購物情境、頻率、購物金額以及下次購物時間。並思考要提供客戶什麼價值?要瞄準什麼樣的客群?並跟客群經營什麼樣的關係?清楚掌握消費者購物途徑,才能做好行動商務。


Appier策略合作夥伴負責人林平康強調,未來行動電商決勝關鍵在於跨螢資料的整合。(Brain.com.tw/攝)

論壇提問時間
Q:未來台灣行動商務如何發展?
Appier策略合作夥伴負責人林平康
現在台灣的行動發展,依然流量在行動上,成交還在電腦,在國外行動電商也沒有很高,但中國大陸行動商務發展的就非常好。大多是團購操作特性的電商平台,比較是台灣行動商務核心,在行動轉化率上有大幅的提升。所以未來跨螢資料整合是一大重點,品牌在操作App時,更要著重於與用戶互動的功能。

智威湯遜數位長吳慶彬
台灣在手機上的成交件數較低,有很大的原因是手機和電腦的瀏覽行為不一樣。像是,電腦可以開很多頁籤,同時比較多家平台價格,但是手機主要是用「滑」的方式,瀏覽產品資訊。

同時也發現,手機使用者會習慣將喜愛的商品,加入到我的最愛,但大部分在電腦購買商品的消費者會直接將商品加入購物車結帳。

所以電商平台也可以藉由這個洞察,找出有多少人會將某件大衣加入到我的最愛,並將這個數據回傳給大衣廠商,並透過限時限量的方式,賣出商品。

Q:myDress在社群上的操作訣竅?
myDress總經理林宗昱
專注在LINE@生活圈與忠實粉絲的互動,當成粉絲團在經營。透過一些誘因與鐵粉接觸,並提供完整服務,跟以往品牌買Line官方帳號,從眾多平台使用者中,尋找潛在消費者的方式不同。


最後活動論壇,一起探討台灣再行動商務的現況與發展。(左起)智威湯遜數位長吳慶彬、林宗昱、林平康。(Brain.com.tw/攝)


主持人、講師與來賓全體大合照。(Brain.com.tw/攝)

關於Mobile Monday
2000年從赫爾辛基開始,已有140個城市,在每個月的某個星期一,定期舉辦的行動社群聚會「Mobile Monday」,簡稱MoMo。

主要的目的為,聚集當地對行動行銷發展有願景的開發者,及有影響力的夥伴,透過開放的平台,了解全球趨勢及促進合作的機會,每個月例會上與來賓知識交流。

台北MoMo於2011年引進,透過不同的組織負責舉辦。這一次新團隊,以 The Future is Now 為主軸,每個月邀請大家一同關注不同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