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3)高雄捷運與輕軌來勢洶洶。他們如何透過巧妙的萌行銷,搶佔媒體版面與消費者的眼球?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搜尋

(Brain 2015-11-03)在捷運車廂尋求二次元美少女是否搞錯了什麼?

不,高雄捷運會告訴您沒有錯。
 
從高捷少女的成功
複製一套「萌系行銷包裝」模式


一卡通自2015年九月開始,可用於台北捷運,順著這項發展,高捷推出高捷少女台北限定版商品組,限量1,000套也立即搶購一空,市場反應超出預期。
 
而銷售熱烈的原因,自然跟高雄捷運自2014年底啟用的日系動漫畫風格代言人「小穹」、以及後來陸續加入的「艾米莉亞」、「婕兒」、「耐耐」等高捷少女有關。


 
實際上,配合高雄捷運一波波的活動,高捷少女今年上半年已為高捷創造了200萬元的產值,且自2015年七月以高捷少女為行銷主軸後,高捷運量也超越了前四個月;更是月票取消後,單月平均運量首次超過去年平均值。
 
高捷少女亮眼的成績,背後良好的社群溝通與傳播效應、有節奏感的持續發布新活動、新內容,都是重要的推手。
 
實際上,或許是出於對採用「日系動漫畫風格(或說二次元萌系美少女)」行銷包裝的不確定性。
 
高捷少女一開始,比較像是特定期間的限定活動,透過媒導報導與網路傳播的不斷積累,才持續發展成目前的現況。
 
那麼,這套模式能不能被複製?要用「日系動漫畫風格(或說二次元萌系美少女)」進行行銷包裝、甚至產品設計、品牌規劃,必須注意什麼?在高捷少女的案例中,或許可以窺視出些許輪廓。
 
先確定目標客群的喜好

高捷少女計畫的誕生,源自曾推出許多動漫行銷企劃的屏東科技大學動漫社的 Simon;在此之前,Simon 已與屏東縣政府合作,為屏東萬金聖母聖殿、東港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推出過二次元美少女代言人。
 
而高捷少女的企劃,是 Simon 在2014年10月向高雄捷運提案,期望透過虛擬人物的方式,將高雄捷運現有的各別活動串連起來,提升高雄捷運的關注度,而高捷也認為此方式有助於向年輕族群溝通,便促成了此次的合作。
 
就東方線上 E-ICP 消費者行銷資料庫也可以發現,目前高雄捷運族的特性,有著以學生族群為主、對所謂ACG(動畫、漫畫、遊戲)的高度偏好等趨勢。
 
這或許也是高捷少女可以在2014年初次發表時,就獲得高度關注與正面評價的原因,因為這種溝通方式,一開始就抓住了目標客群的喜好。
 

 
存在中間人的生產與溝通模式

而高捷少女從提案到初次發表,大約只有一個月的時間而已,中間設計過程也經歷如何滿足合作單位需求(如高捷公司希望把光之穹頂的元素放在角色上),與市場需求(如高捷公司無法理解為什麼人物上要增加臂章的設計,Simon 則表示此為能刺激目標客群情感的設計,會讓客群覺得「萌」)等交涉過程。
 
此外,由於繪師(實際執行角色設計和繪圖者)也多有自己的活動,如何在時限內找到合適的人選,執行創作且準時交稿,也是企畫成型過程必須考量的重點。
 
在高捷少女的案例中,Simon 的角色可視為目前在台灣,以日系動漫文化進行行銷包裝時,可參考的一種模式,也就是合作單位-策畫者-繪師的溝通/生產架構。
 
所謂策畫者的角色,類似出版社編輯,目的之一便是盡可能讓文化商品兼顧(資本主義式的)市場性與創造力。
 
以 Simon 在高捷少女的職責來說,就是擔任溝通的橋樑,確保繪師產出的角色造型能滿足客群和合作單位的需求。
 
其次,保持社群行銷活性必須要有不間斷的內容產出,以本例來講就是新的插畫,若合作單位缺乏繪師人脈和掌握執行進度的經驗,可能有遭遇「斷炊」的危機。
 

 
由內而內、由外而外的社群行銷


行銷溝通上,雖然日系動漫文化近期已有「ONE PIECE」、「進擊的巨人」等廣受人知與喜愛的作品,但講到「萌」、講到「BL」或「百合」,或是講到同人誌時,似乎仍不自覺得畫出一條圈內/圈外的想像疆界(或許不限動漫畫,眾多的社群行銷都必須面對這樣的問題)。
 
當合作單位缺乏所謂圈內人,或對所謂圈內語言的理解時,做為圈內人的策畫人具有的知名度和人脈,也成為社群溝通的重要資源,配合當前動漫族群依賴網路散布、討論,和重製資訊的特性,一個能互相認同的溝通姿態,有助於資訊在網路社群中,快速且正面的被傳播。
 
然而,如果高捷少女是僅靠圈內人流傳的東西,那恐怕能見度會低得多。
 
高雄捷運在當中的配合和主動溝通,如與觀光夜市的合作、痛車、推出一卡通商品,以及直接用「小穹」名義進行溝通宣導等,都是高捷少女能逐漸拉高能見度的重要推手。
 
或許,我們從高捷身上可以學到,做一個「有點不一樣」的形象包裝時,單位本身應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去推動,才能獲得社會相對普遍的正面評價。
 
由角色設計到「動漫畫造鎮」?

高捷少女目前仍是活動一波波,但熱度的延續很大程度上仍需繫於新內容的產製,在高捷公司對高捷少女不雅同人圖做出禁令後,是否限縮了同人創作的活力仍有待觀察,但連帶的影響可能是官方的新內容產製更必須要維持。
 
長遠來看,更進一步的,高捷少女是否有成為像日本近年來「動漫畫造鎮」的潛力?以痛車為例,公共運輸的「內容化」,吸引了朝聖人潮,拉抬了高捷暑期的運量。但動漫畫造鎮需要更多的動漫畫與地域的「共有內容」來孕育觀光活動 (山村高淑,引述 陳仲偉,2012)。
 
高捷少女以角色起家,尚缺乏更完整的故事內容,未來若要串連起高雄的觀光產業,或許需要更完整的?事內容與經典橋段。
 
8月推出的輕小說,可視為一項嘗試。但不論如何,高捷少女已標示了一條動漫畫行銷包裝的潛力與可行的方向;而高捷少女最終能成就的範圍,或許也標示著這種行銷模式,在當今社會中能擁有的影響力吧!
 
***過去兩年食安風暴影響,哪些曾在新聞媒體上出現的品牌,有沒有在苦心經營下,重奪心佔率?又或者哪些品牌趁機崛起?過去10年,每個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走勢又是如何?2015.11.5(四)「2016 E-ICP上市說明會」開放報名(http://goo.gl/Fij6yV)中,或洽02-27064865 #833洪小姐 # 822 林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