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4)台大領導學程的25位學生為登上南湖大山上網募款,卻掀起了濤天巨浪,網路上一面倒的狂批,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集資登山錯了嗎?唸台大就不能集資嗎?

圖片翻攝自climbfortaiwan

(Brain.com 2015-06-24)1924年,有一群台灣的女高中生登上了玉山,當時登山路剛開好,校長親自領軍、專業攝影跟拍,具有非常巨大的時代意義。
 

 

(圖片來源:http://www.criticalpast.com/)
 
八十多年後,台大領導學程的25位學生為登上南湖大山上網募款,卻掀起了濤天巨浪,網路上一面倒的狂批,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集資登山錯了嗎?唸台大就不能集資嗎?
 
集資登山錯了嗎?

當然不是這樣的。

別說登山了,更千奇百怪的集資多的是。有人集資想領養小孩、有人集資結婚蜜月旅行租房子買腳踏車買iPhone、更不用說曾經瘋傳一時、六千人贊助支持的馬鈴薯沙拉集資案和更多奇葩專案。也有平台專門提供不限理由的個人集資服務,每年集資金額高達數億美金。

出來跑哪有不中槍的,要說上面這些案子都沒有人批評荒謬,那是不可能的,但鬧到變成全國媒體爭相報導的倒真的是很少見。在此我們先不探討媒體和社群的尖銳批評,盡量客觀的來拆解一下整個計畫的核心元素:
 
Climb for Taiwan
 

 
.身份:25位台大學生
.準備:剛開始接觸裝備登山
.目標:希望募款50萬元
.用途:支付攀登南湖大山10天9夜行程的裝備採購和所有費用
.回饋:提供贊助者領導學程臉書粉絲頁的露出作為回饋
.價值:對未來人才的投資
 
任何一項元素拆出來看,都沒有什麼明顯的問題。但如同價值是由無數個細小的堅持所形成,招致惡感也不是單一原因所造成,而是疊加和比較出的結果。以同時間向外界募款的吳興國小女籃隊、或者更像的「亞成鳥青少年野地教育計畫」為例,列出的核心元素分別是這樣的:
 
吳興國小女籃隊出征芬蘭
 

(圖片來源:翻攝自ettoday)
 
.身份:13位國小女童
.準備:全國錦標賽冠軍
.目標:希望募款100萬元
.用途:支付到芬蘭參加國際賽的旅費
.回饋:義賣雨傘作為回饋
.價值:給小朋友們圓一個夢,讓他們出國爭光
 
亞成鳥青少年野地教育計畫
 

(圖片來源:翻攝自flyingV專案)
 
.身份:25位弱勢家庭兒童
.準備:專業社工與山友一對一領軍
.目標:希望募款15萬元
.用途:支付松羅湖山系等一部分旅費和裝備租借費(總費用約需要30萬)
.回饋:參加技藝課程或感謝小物
.價值:希望山的寧靜,讓孩子重新思考未來
 
一邊就讀最高學府、一邊年幼貧困無依;
一邊看似未經準備、一邊成績專業俱備;
一邊預算大手大腳、一邊精打細算節省;
一邊只用曝光帶過、一邊提供真實回禮。
 
同樣的是都用「未來」、「台灣」作為價值上的號召,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社會評價。登山募款並沒有錯、隨便到各個平台上就能找到大把大把的登山集資案,但不能不說,這個集資計畫中說明不足、理念欠妥的地方,而這並不是「企劃書不完整」、「給學生學習機會」幾句話就可以帶過的。
 
註)以下列出國內進行的相似專案(一群人想去某地做某件事情)供參考比較:
 

 
有機會唸台大,是這個社會成就了你?
 
講到這裡,我們來看一則前年10月的新聞吧。
 
月入六萬,好手好腳想出國玩竟上街募款?一名在展場擔任主持人、平面模特兒、綜藝節目助理的女子許恬瑜,為了想一圓全家人出國去玩的夢想,竟然在街頭發起 「愛的抱抱」活動募款。台北市民眾許恬瑜,為募得二十萬元、一圓全家出遊夢想,數月前突發奇想,走上街頭發起「愛的抱抱」募款活動,共已募得五萬多元現金。《僅為出國玩 女模月入六萬、上街討抱募款》nownews 2013.10.28
 
正姊女模抱抱募款出國都會被罵了(更別提那時候還被說判違法要退款,怎麼一年多過去政府執法基準完全變了?),登山募款被砲好像也不意外,你說是吧?
 
再想一想,我們到底罵的是什麼呢?
 
登山能夠增進團隊合作這點沒有錯、學生活動向外募款也是稀鬆平常、在這些「看似合理」之中,掀起的批評聲浪多半聚焦於「這25個人憑什麼跟社會(我)要錢?」這一點。這句話有對浪費資源的指責、對弱勢無助的憤慨、以及對「領導」這兩個字隱含的威權性的不滿與反彈。
 

(圖片來源:翻攝自台大領導學程募款企劃書)
 
知名人、大企業作群眾集資的案例有很多,例如 LOMOGRAPHY 一連數個新產品都透過集資平台採超低價預售、SONY 鼓勵旗下員工發想新點子投稿至集資平台,成功後就有機會量產、幾米(的經紀公司)也發起赴日參加大地藝術季的集資,提供高額贊助者聯名宣傳的大量曝光機會,這些都讓參與者覺得自己不是在捐款給資源不足的單位、而是在參與一件偉大的事情發生。
 
正因為先天具有較優的條件,如果你已經是普遍公認的「強勢一方」,想向這個社會尋求資源和鼓勵,就必須挑戰更高的難度、作出更充足的準備、拿出更高 的價值或是強而有力的誘因,向大眾證明這個計畫是值得「投資」的。而領導學程這次的集資計畫,在各方面來說,都沒有達到多數人的基本期待。
 
群眾集資不是資源重分配,只是單純的行為
 
在不違法的前提下,任何人都可以集資去做任何事情。一個立論完備、具有普世價值的集資專案可能不只能集到資金、還能得到社會觀感的大加分;相對的,一個準備不足的集資專案,招致批評當然也不意外。
 
在台灣,Crowdfunding 被譯為「群眾募資」,中國則譯為「眾籌」,我個人比較喜歡用的則是「群眾集資」這四個字。「募」像是對別人伸手, 主格是跟別人要資源的人;「集」則是大家把資源集中,主格是給予資源的大眾。我們會看到新聞報導「集資買彩券」、但不會看到「募資買彩券」就是簡單的例證。
 
無限上綱的要求群眾集資要具有道德上的神聖性是不必要的。如果你看了不喜歡,不理會或發表反論是當然的權利、但這不代表不會有人認同這個計畫,計畫的成敗,就是最簡單明確的評分。
 
他們並沒有做錯事情,只是這個計畫現在還不值得你去支持
 
「不是要學生透過募款來碰壁,但碰壁也是一種學習,他說,或許面對社會時,募款文宣寫得不夠清楚,企劃書也並非完美,但是要讓學生理解,不要拿家裡的錢, 也希望社會理解,投資年輕人也要花很多錢,至於碰壁確實是挑戰與學習,將來會與學生繼續討論如何面對,募款活動也將持續下去。」-指導老師朱士維教授
 
今天這個募款活動確定會繼續進行,過了幾天媒體也必然會淡忘。當輿論大加批判,要怎麼調整計畫、作出適當回應?這的確是關於領導中千金難換的一堂課。在成員不變、目標不變的前提下,我們不妨想想,這些學生到底要多做哪些準備、提供什麼樣的回饋,才能讓你願意出資支持呢?
 
如果他們所購置的所有登山裝備,都將會經過完整維護後轉交給未來的學程學員,你會比較願意支持嗎?
如果他們願意承諾未來出社會首月薪水的一部分、贊助像亞成鳥計畫一樣的團隊,你會比較願意支持嗎?
如果有更多的如果,你會願意再給他們一次或更多次的機會嗎?
 
也許會,也許不會。
總之,很期待每一次事件引發的討論都能讓參與討論者長了更多視野,有更多思辨的機會。
 
在此謹以PTT創站人杜奕瑾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鄉民無須完美,不斷進化就好。」
 
補充:簡易集資自評
在這邊也簡單提供幾個暖身用問題,如果有朋友想執行類似的群眾集資計畫,不妨先簡單試答看看。
 
.問題
   .是看到什麼問題或現象,才有了這個計畫的誕生?
   .這個計畫想完成的目的或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這個待解決的問題造成了什麼量化的影響?
.方案
   .用一句話說明這個計畫的內容是什麼。
   .計畫裡會去的地方長什麼樣子?
   .計畫裡的行動的示意圖或資料照片?
   .列出行程的詳細內容。
   .預算的規畫夠詳細嗎?有經過專業的評估計算嗎?
.獨特
   .為什麼我(們)最適合做這件事情?
   .跟其他類似計畫相比,這個計畫有什麼不一樣?
   .如果這個計畫沒有成真,我們會有什麼損失?
.信任
   .過去成員有執行過類似的計畫嗎?如果有,成果如何?
   .專業性上的保證是什麼?有得過獎嗎?有專業人士陪同或認可嗎?
   .已經完成了那些行前準備是什麼?
   .有任何讓我們無法順利完成計畫的原因嗎?我做了什麼預防?
.價值
   .我能提供支持者什麼實際的回報或利益?
   .如果真的不能,我能怎麼呈現計畫完成後的成果?
   .支持者要怎麼感覺到他是這個計畫的一份子?
 
本文轉載自群眾觀點 CrowdWatch 一集資爬山錯了嗎?
作者為林大涵,群眾募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Backer-founder」共同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