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1)2年後的台灣,老人尿布市場將大於嬰兒市場。遠見特別在28週年做50歲以上國人退休生活大調查。談真實的退休年齡,以及最滿意的退休生活是甚麼狀況?

《遠見雜誌》副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

(Brain.com 全民報新聞)你可以不婚、不生,但一定會老!全球引爆老年潮,台灣每年老年人口的激增速度,已締造另類的「台灣奇蹟」。從今年開始,台灣65歲以上老人,每年增加1%,世界老化最快。

能想像捷運車廂一整排都是博愛座的景況?台灣將邁入超高齡時代,再過1年,台灣勞動人口每年減少17萬到18萬人;2年後,台灣老年人口會比小孩還多;再過11年,每五人之中就有一人是老人。

《遠見雜誌》28週年慶關懷台灣專題「養得起的未來」,在勞動人口逆轉的關鍵前夕,7月31日舉辦8月號出刊記者會,探討台灣老年人口引爆的機會與挑戰。

《遠見雜誌》用三大關鍵調查、二支人物紀實微影片、三支廣告,了解從現在到未來、青壯年到退休族的退休行為與態度大調查,以全面性的討論,顛覆全民對年齡的認知。

台灣超高齡, 「老年學」從小就要學習
1993年,台灣正式成為聯合國認定的「高齡化社會」,預計再過7年,台灣老人比率就將超過20%,晉級成為「超高齡社會」。尤其當人的壽命延長,退休後的「第三人生」將可能是一輩子最長的生命階段,因此重新認識養老、提前準備養老,是迎接台灣超高齡社會的新態度!

《遠見雜誌》副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觀察,目前大眾對台灣快速老化的現象感受不深,對「老」也不夠認識,是全球「老化海嘯」下的一大警訊。她認為,當台灣少子化越來越惡化、85歲以上「老老人」又越來越多時,「老年學」已是全台不分年齡必修課。個人從工作、生活、學習態度都必須調整,整個社會與國家,也必須重新設計因應機制。

但多半國民談到退休生活時,皆以理財保險為重,對於居住生活環境反倒關注不多,而且老人家入住照護機構的意願很低,幾乎傾向在自宅養老。對此,永慶房屋總經理廖本勝表示,以高齡友善住宅的標準來看,台灣還有很大的空間,現在很多民眾在換屋時都會將「無障礙」因素考量進來,因此,永慶房屋也將「無障礙設施」列入屋況調查項目之中,並且在永慶房仲網推出「無障礙住宅」及「養老樂活宅」專區,以提醒國人,老齡住宅的重要。

老年要好過,健康、財富、老友不能少
《遠見雜誌》實地觀察發現,獨居、老窮(因病而起)和家庭失和,是導致淒涼老後生活的三大主因,這些弱勢困境,都是年輕時來不及規劃的案例。即將成為老人國的台灣,唯有認真看待「銀色海嘯」,提早佈局老年生活,才能避免晚年悲劇。

《遠見雜誌》製作一系列微影片廣告,以「人生最後20年,你準備好了嗎?」為題,闡述想要有完善退休計畫,必須預存健康、財富、人際三種幸福資產,建立支持系統。同時專訪兩位「老得很幸福」的人物,以紀實影片分享他們人生下半場,愈活愈燦爛的秘訣。

遠見民調〉國人退休生活大調查
為了解台灣退休民眾的生活狀況,以及銀髮族對於自身福利及社會觀感的認知態度。6月底,遠見民調進行「退休生活大調查」,蒐集超過800名年紀50歲以上、過去有正職工作、目前已處於退休狀態者的意見。

調查發現,過半退休族雖然表示滿意退休生活,但對於老後生活的真實成本、養老機構與居家照護員的使用、退休後參與社會等,似乎仍欠缺足夠認知。

平均退休年齡57.5歲,比法定早7.5年
本次受訪者以60~69歲的長者居多,達47.9%,其次是70歲以上32.2%,最後是50~59歲 (20.0%)。根據受訪者目前年齡,推估整體平均退休年齡為57.5歲,比時下法定退休年齡(65 歲)提早超過7.5年。再以性別交叉分析,男性退休年齡稍晚於女性,平均退休年齡為58.8歲,女性(55.9歲)約提早3年離開職場(表1)。



退休品質,軍公教最滿意退休生活
問到對退休生活滿不滿意?回答很滿意(22.9%)與有點滿意(28.8%)合計過半(51.7%)(表2)。但退休生活滿意度,竟隨年齡與退休年數的增加,而逐步遞減。例如,退休10年內有53.6%感到滿意,到了退休21年以上,卻驟降至1/3。而50~59歲還有63.1%滿意度,到了70歲以上,只剩四成出頭。



解析職業背景,軍公教滿意者高達3/4(75%),不僅遠高於其他行業別,更是傳產製造業(36.1%)的兩倍以上(表3)。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薛承泰直說,軍公教退休條件最優渥的世代,「就是目前70歲左右、退休10~15年這批」一度擁有破100%的所得替代率,會有高滿意度不意外。



愈老愈獨居,過半不熟養老機構
至於居住狀態,近七成(69%)有跟其他人同住(包含子女、親戚、朋友、外傭等),21.8%只跟配偶住,獨居占比不到一成(8.9%)(表4)。儘管獨居數量不多,但從年齡分析,獨居比率不但隨年齡提高,且56.3%的獨居長者都超過70歲。再從退休年數觀察,退休10年內的獨居比率僅6.4%,但退休21年以上飆高到17.9%,幾乎成長三倍。更令人擔心的是,獨居者中沒有兼職的比率多達93.0%,缺乏繼續工作謀生的能力,只能吃老本。



一旦乏人照顧或無法自理,入住養老機構是不得不的選擇。但詢問受訪者住養老機構願意負擔的最高金額,竟有53.7%的人表示不知道或拒絕回答。遠見民調中心研究總監任希詩認為,此結果表示民眾對養老機構的認知普遍不足,也可能受傳統價值觀影響,很多老人家避談這類話題。薛承泰也指出,入住養老機構的意願這麼低,跟台灣超高的住宅擁有率脫不了關係,一般長者多半希望能在自宅安老。

老年最仰賴職退金,二次就業意願低
退休族最主要的三項生活費來源是什麼?45.1%以「職業退休金」(含勞保、勞退金)為主,其次為「自己儲蓄」(37.5%)跟「子女」(26.3%),「政府老人年金」(含國民年金)也超過兩成(表5)。



進一步調查,退休族在可持續增加的收入項目如「自己投資的收入」跟「兼職」上,兩者合計還不到兩成。其中有兼職的比率僅13.8%,且77.5%都是退休10年內的人,表示脫離職場愈久,愈不容易找回工作動力。此顯示年紀愈大的退休者,愈仰賴子女跟老人年金,這種「愈老、愈吃老本」的情況,勢必加重政府的社福負擔。

事實上,不少國外研究都證實,繼續投入職場、參與社會,對老後健康具正面效益。本次調查即發現,有兼職的退休者(58.6%),對退休生活的滿意度高於完全離開職場的人(50.7%)。可見是否財務足夠與繼續社會參與,是決定退休快樂與否的二大關鍵。

退休後最怕通膨,盼政府多給醫療
詢問受訪者影響退休後生活費的三個因素為何?前三名依序為:通貨膨脹(36.3%)、醫療支出(24.9%)、國家財政破產(20.6%)(表6)。這般結果跟坊間的退休調查有些出入。一般來說,退休族預期的財務風險,多半來自醫療支出與國家財政這兩塊,且台灣的通貨膨脹不算太嚴重,卻在這次調查竄上榜首!



薛承泰認為,這可能與近年媒體時常報導物價高漲有關。諸如柴米油鹽等民生物資,只要多個幾塊錢,都會挑動退休族的敏感神經,深怕被通膨吃掉老本。用年齡交叉分析,最年輕的50~59歲退休族,對各項風險因素的擔心程度愈高,透露過早離開職場、失去穩定創造收入的能力後,「早退族」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其實很高。

痞客邦網路調查〉壯年男重視理財規劃,熟齡女關心養老生活
為了解網路使用者如何看待老化與退休相關議題,《遠見雜誌》與國內最大部落格平台「痞客邦」合作,以大數據分析關鍵字群組,抓出前10名2014上半年有關「退休」、「老化」熱搜字。結果發現,網友最常搜尋的關鍵字是「退休金」,最熱烈的議題討論種類是「退休後的生活規劃」(70%)。

進一步解析最大宗的退休生活內容,發現超過3/4都跟「旅遊」有關,痞客邦專案管理師廖重榮解釋,網路讀者喜歡「畫面」帶動的資訊,因此讀起來輕鬆、無負擔、唯美畫面的旅遊類文章,常是網路上熱門的傳閱資訊。

從性別觀察瀏覽內容的偏好,男性較常關注財務、變數等跟退休風險有關的內容,女性則關注居住安養及生活規劃的文章。若以年齡切割,年紀愈大、愈會注意退休後的財務。如56歲以上的網友瀏覽財務資訊的比重,較36~45歲足足增加1.6倍。




※「50歲以上國人退休生活大調查」調查說明:
1.對象:台灣地區20縣市,年滿50歲以上,過去有正職、目前已退休民眾(樣本802人)
2.時間:2014年6月20日至6月29日,18:20至22:00
3.方法:電腦輔助電話訪問(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CATI)
4.抽樣架構:中華電信臺灣住宅電話簿
5.抽樣方法:採等比分層隨機抽樣進行,抽出電話門號後進行末二碼隨機跳號處理。
6.誤差:對母體各項參數的推論,以95%信賴度估計最大抽樣誤差±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