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2)全球品牌麥當勞在台灣如何行銷?中間又曾遇過什麼樣的低潮與挑戰?企業社會責任(CSR)對麥當勞的意義為何?

左起李明元、動腦俱樂部會長黃逸甫(Brain.com /攝)

(Brain.com全民報新聞)自1984年在民生東路上開的第一家麥當勞開始,至今已有354家店面遍布全台,員工數達到16,000人,如此成功擴張的全球知名餐飲品牌麥當勞,在台灣卻也曾經歷過許多風風雨雨,究竟在這一路上是如何透過不斷創新的行銷策略邁進?在2011年10月12日中午,動腦俱樂部的每月精彩品牌午餐演講會上,特別邀請到已由台灣麥當勞總裁轉任榮譽董事長的李明元,與來賓分享這個成功餐飲品牌在台灣發展的歷程。

李明元在演講會一開始就以輕鬆的提問與來賓互動,詢問大家知不知道麥當勞現在的股價大概是多少,進而帶出主題,說明2001年是麥當勞遇到一個瓶頸的年度,也是麥當勞股價掉到最低的時期。

當時他們發現消費者漸漸對麥當勞失去新鮮感與熱情,營業額逐年下降,因此在2003年麥當勞決定進行全球品牌再造計畫,以「i’m lovin’ it」這句充滿活力的標語重新出發,開始推動一連串速食創新的行動。

李明元表示,品牌再造必須營造出品牌活力,因此選定當時火紅、帥氣且擁有青春活力的藝人-王力宏作為代言人,拍攝一連串節奏感強烈、年輕調性的電視廣告接觸消費者;麥當勞首先針對22歲年輕族群進行研究調查,發現他們的行程緊湊、生活步調越來越快,把24小時當作48小時用,因此「提供全天候的方便」是品牌再造的重點,成為相對於「i’m lovin’ it」品牌形象的實際消費者利益。

緊接著,台灣麥當勞在2004-2009年展開「速食創新」行動,其中包括:推出全天候得來速;將營業時間拉長為24小時;推出現點現做強調食物新鮮度;增加歡樂送點餐外送服務…等。

正當成績逐漸提升時,2009年卻遭遇金融海嘯,使麥當勞不得不推出早餐49元與午餐79元吸引消費者緊縮的荷包,雖然超值午餐反應熱烈,但也表示到2010年景氣復甦後無法再將價格調漲回來,此時麥當勞反而採取逆向操作,打造多間美學概念餐廳,邀請設計師加入許多設計元素,將餐廳營造得更有質感,也更加令消費者產生物超所值的感覺。

談到麥當勞在企業社會責任上的耕耘,李明元認為企業不能只在意營收,也應該回饋社會,因此成立「麥當勞叔叔兒童之家」提供偏遠地區兒童就醫時的住所,為缺乏醫療資源的兒童提供協助。

到了在Q&A互動時間,有人提到麥當勞食物總是給人油炸高熱量的印象,他們如何面對這個問題?李明元帶著些許無奈的微笑回答:「其實一個大麥克的熱量比國民便當還低,而且提供許多搭配選擇,例如薯條可換沙拉、可樂可換爽健美茶…等,但我們還要繼續努力與消費者溝通,並走出一條突破刻板印象的路。」麥當勞要如何繼續執行創新突破,並與消費者做深度溝通?請參閱12月份動腦雜誌-每月精彩品牌。

動腦俱樂部創立於1979年7月1日,33年來每月第三個星期三聚會從不間斷;每次例會分享一個成功品牌案例,是台灣唯一廣告主、廣告、媒體、公關、網路等代理商及媒體的交流場所。11月23日第387次品牌午餐演講會,邀請到台灣高絲副總經理佐藤豪紀,分享絆KIZUNA-高絲如何逐步接近所有的顧客,歡迎報名參加!

※想要即時掌握動腦俱樂部的精采活動?快給【動腦俱樂部粉絲團】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