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9)【創新策略】近一、二年來在網路上火紅的社群行銷,讓許多品牌趨之若鶩,但還是有一些大品牌遲遲不踏足,究竟原因是什麼?社群行銷不做互動,還能怎麼玩?

圖/seanaes@flickr
(Brain.com 2010-12-29) 最近在《富比士Forbes》有一篇「名文」,很有意思,它在尋找一個答案:為何一些大企業,到現在還是不用Facebook?

它並不是在說,所有企業都非得使用Facebook不可,該文章只是很「好奇」,這些企業明明在Interbrand名列世界前50大的大品牌,對他們來說,做一點點Facebook行銷絕對不欠預算;但,前50大企業中,只有45家有Facebook粉絲專頁,還有5家到現在還是完全沒有Facebook粉絲專頁。這五家分別是:Marlboro、Goldman Sachs、HSBC、Siemen’s,以及……Apple。



分公司開的、粉絲開的,都不算。這裡指的是總公司開設的「官方粉絲專頁」,比例來看,大約還有10%的企業,還沒有這樣的粉絲專頁。

奇特的是,這篇文章說,如果我們再仔細看,會發現在那90%有粉絲專頁的企業之中,至少7家公司雖然有粉絲專頁,但只有讓企業「自po」,不讓網友回答(這一點我不理解為何這篇文章這樣寫,因為這七家公司的粉絲專頁可以留言)。文章說,顯然這些企業,目前來避掉Facebook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想互動」。文章說,企業的行銷人員被賦予「Owning the customer」(佔有客戶)的使命,但在社群網站上,他們無法佔有客戶,只能做客戶的朋友,讓企業非常慌張!

最近Black Monk Consulting也分析了美國前50大企業的粉絲專頁,檢查了一共1115則文章的6萬多筆網友留言,發現這些留言有高達「27%」是SPAM文(商業垃圾文)、抱怨文、或者是無法回答的問題。就是這些留言,讓那10%的企業,連一個Facebook粉絲專頁都遲遲不敢開設

文章還提供了其他的資料,譬如,在這50大品牌的粉絲專頁上,有89%的客戶留言,是沒有被回答的。以Gucci為例,它在過去三個月從來沒有回覆過任何一位客戶!而有11家其他公司,三個月以來只回覆一位客戶。不過,在這些「回覆」的官方留言,只有15%的有邀請網友作進一步的溝通,只有17%的在回覆的時候記得將網友的名字含在回覆中,禮貌答覆。

這篇文章,不斷的在問:「為什麼有些企業還是不敢踏出一步,和網友互動?」

不過,我對這篇文章有完全不一樣的看法!我反問:「為什麼企業一定要和網友互動?」

這篇Forbes文章錯誤的認定,社群行銷就是要「與網友互動」,不互動,就好像「玩得不夠」,就好像不懂真正的社群行銷。甚至,每次大家在講社群行銷,在講最新的網路行銷,老是愛強調「互動」。這些人認為,只要企業到網路做行銷,就一定必須打開自己的大門,讓網友、暴民進來亂說話;如果不打開自己的大門,那麼就表示此公司還是太迂腐、太保守。

但,大家都錯了,做社群,為何一定要「互動」呢?

最新行銷,誰說一定得邀請網友一起來,然後讓競爭廠商可以佯裝網友之名,行「破壞」、打擾之實呢?

互動是很好的事,沒錯,尤其是透過粉絲講的話,比你講一百遍還有效!甚至粉絲偶爾發發牢騷,這些負面的牢騷話,反而讓那些正面的稱讚,聽起來更為真實!不過,如果你很不喜歡「互動」,那麼也沒有人規定你要互動!
沒有與粉絲互動,照樣能為企業帶來社群的美好!你相信嗎?

常有企業希望我們規避掉網友留言的問題,這樣的需求下,舉例來說,我們或許開發一支應用程式,將這個應用程式拉到一個沒有互動的粉絲專頁。然後在這個應用程式中,我們也不讓網友有發言的機會,只開一個體驗遊戲讓網友去玩,或開一個「選擇題」給網友去填。然後在貼塗鴉牆的時候,也是由程式自動將網友所填的結果,直接寫到網友的塗鴉牆上面去;甚至就算網友有機會以雙向塗鴉牆寫給他們的朋友,也是由行銷人員來主導方向,只能選「罐頭」,不能「自己亂寫」。自己亂寫的欄位,只給公司內部的人自己看到,絕不流傳出去!

另外一個很好的「沒互動的社群行銷」,還包括以下──

最近Facebook的大新聞之一,就是他們終於開始在某一些網站測試「Instant Personalization」(立刻個人化)。這是我們現在幫企業做的一個重頭戲,將「官網」給Facebook化。但,我們就算再怎麼有創意,為官網添加更多新的社群功能,這一切功能,仍需要使用者,伸手去按一個按鈕才能「啟動」,授權後連到Facebook、抓取該抓的資料等等,舊的用戶很好用,但新的用戶一進官網不一定能立刻感受到Facebook的威力。這些有幸被Facebook選到的「Instant Personalization」廠商,就很爽了,網友來到這些網站,網站立刻可自動抓到該網友的Facebook ID(應該要是在他依然登入Facebook的情況下),做一些事情:

這些事情,就是標準的「不互動的社群行銷」,譬如TripAdvisor趁你在看「紐約」這一頁時,就會秀出你的朋友在「紐約」的動態,然後,你到Clicker找線上電視節目,也會看到你朋友也看了哪些電視節目。其實,這些功能超級利用到社群的散播力,但它們都沒有被網友亂批亂幹的「風險」,這些有趣的「不互動」的官網社群功能,都只是初步而已,後面創意……還很多!

行銷人員對社群的理解,並沒有看到行銷的完整面貌,有些只是一味的跟風。社群行銷最美好的絕不在它的「留言」,就算網友粉絲有留言,也代表一小批人而已,看,以數字證明,回到那篇Forbes文章,它所研究的那些大公司的粉絲專頁共有7000萬粉絲,其中三個月以來的留言數,如剛剛所說的也就只有6萬則而已,意思是說,以百分比來看,只有0.08%的粉絲在留言,這些留言,能帶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嗎?

禁掉了那0.08%,又代表什麼滔天大罪嗎?

因此,我們應該將社群行銷擴大,不應該只將社群行銷認定在「互動」,因為,後面還有更厲害的「朋友傳朋友」、「強迫式口碑」,都還在不斷的被更有創意的行銷人員在創造中,現在已經不是Web 2.0時代,該是看更高更遠的創意的時候了,如果Forbes這些文章只能繼續看「互動」,那麼,該是我們自己創造案例的時候了!(本文轉載自Mr.6──「0.08%」的迷思:誰說社群行銷一定得接受留言、追求互動?

作者小檔案:
劉威麟美國史丹佛電機、管理雙碩士,14歲移民加拿大,而後移居美國矽谷,大學開設兩個網站後,在互聯網經驗達13年,已出版12本書,返 台後任職於美商創投, 受聘領導Voofox網站公司任執行長,發起Sweet100網路正面價值推廣活動等,繼續耕耘最愛的網路產業,邀請Mr.6至企業進行網站顧問案或公開 演講請來信至 contact.mr6@gmail.com